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為什麼會有媽媽手?如何診斷與治療

為什麼會有媽媽手?如何診斷與治療

許多媽媽在生產之後,除了長時間抱著寶寶餵乳,就連家務打理及採買生活日用品,都必須一手包辦;久而久之,才發現自己握拳或提重物時,手腕都會產生劇烈疼痛,就診之後,才知道罹患了俗稱的「媽媽手」。到底「媽媽手」會為患者帶來什麼樣的困擾,又要如何治療及預防呢?

文章目錄

其實,罹患媽媽手不只是產後女性的專利,就連部分懷孕婦女也有相同困擾,只是兩者的致病原因不盡相同。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產後婦女或是準媽媽,平時都應避免手部長時間執行某些特定動作,才能妥善保養手部肌肉,以免發炎、痠痛等後遺症影響到日常作息。

媽媽手

媽媽手的致病原因

相信生產後的女性,對「媽媽手」一詞必定不會感到陌生,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媽媽手的臨床名稱是「迪奎文氏肌腱腱鞘炎」,常見的受傷部位為大拇指短伸肌及長外展肌,一旦使用肌肉的方式錯誤,就會造成大拇指基部連接手腕的地方產生劇烈疼痛,無法輕易彎動,進而造成生活諸多不便。

常見的致病原因如下:

與寶寶的互動

如果媽媽長時間以不良姿勢抱寶寶、餵乳及擰毛巾,或是常陪寶寶玩「舉高高」等遊戲,就容易造成此疾病找上門來,甚至在為寶寶包尿布的時候,手掌抓握寶寶的力道與動作控制不當,久而久之都會導致手腕疼痛。

運動傷害

有些運動會特別需要使用到手腕與手臂的力量,例如:乒乓球、高爾夫球及保齡球等,如果長期執行這些活動,沒有適時讓手部獲得休息,也會罹患所謂的媽媽手。因此,不僅是產後婦女,就連部分運動員也是此疾病的好發族群。

工作因素

平均來看,多數女性的肌肉力量都不如男性來得強大,所以在搬重物的時候,便容易造成肌肉傷害。如果媽媽身為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就必須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為手部的活動量取得平衡點,平時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執行大量的勞力工作,適時伸伸懶腰、放鬆筋骨,才不會為手腕、手臂及腰部帶來太大負擔。

此外,由於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家庭都有設置電腦,如果經常使用滑鼠,或是身為文書工作者的媽媽們,都容易發生手腕痠痛的情形,所以每間隔半小時到一小時就應該休息。

孕期荷爾蒙

謝霖芬主任指出,準媽媽到了懷孕後期,體內會分泌一種名為「鬆弛素」的荷爾蒙,為的就是讓骨盆腔周圍的關節韌帶肌腱能產生鬆弛的作用,讓子宮不會受到骨盆腔的擠壓,使胎兒得以順利成長及出生,但同時也將連帶影響其他部位的關節,造成支撐力減弱,使肌腱容易受傷,所以導致有些還未「卸貨」的準媽媽,在生產前就已經感受到媽媽手帶來的困擾。

簡易診斷媽媽手

許多媽媽察覺自己罹患媽媽手,就醫治療時,往往症狀都已經惡化到很嚴重的地步,謝霖芬主任表示,其實媽媽們平時可以藉由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自行檢測是否有罹患媽媽手的可能。

第一種方式是先以四指包覆大拇指的方式,握緊拳頭,手腕儘量往小指的方向彎曲,藉此牽張肌腱,觀察是否會誘發疼痛感,才能察覺有無罹患此症。

第二種檢測方式更為容易,媽媽可以先比出「讚」的手勢,再用另一手的食指用力壓住比「讚」的那隻大拇指,兩個指頭的力量相對抗,若感到疼痛,就代表比「讚」的手可能有罹患媽媽手的疑慮。有些患者會因為手腕腱鞘腫大,導致患部產生明顯的硬塊,這時就不宜延遲病情,應立即至醫院就診,才不會使病況急轉直下。

1:以四指包覆大拇指,並將手腕儘量往小指的方向彎曲。
2:用另一手的食指用力壓住比「讚」的大拇指,若感到疼痛,就代表可能有罹患媽媽手的疑慮。

媽媽手治療

媽媽手治療方式

謝霖芬主任表示,如果媽媽手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讓患者因此感到劇烈疼痛,一般都會建議使用注射類固醇的方式,才會得到較為顯著的舒緩效果。

醫師會將少量的類固醇打入患者腫脹的腱鞘內,注射1~2次之後,便可達到8、9成的效果,但注射之後必須保護肌腱1~2週,儘量減少手腕及大拇指的活動量,才不會使治療成果付諸流水。

若病情尚輕微,沒有明顯腫脹情況的話,媽媽在家中可以用熱毛巾自行熱敷,但如果發生腫脹,就須改為冰敷。

此外,有些媽媽比較怕痛,不太願意打針,也可服用口服消炎止痛藥,不過此方法的缺點,就是效果不如打針來得顯著,所需的治療時間可能也會比較久,少數患者也會有腸胃方面的副作用。

不宜以運動方式復健

謝霖芬主任指出,有些肌肉痠痛的病例,可能需要以規律的運動模式來進行復健,但如果要利用運動的方式為媽媽手復健,其實並不適合,因為手腕只要一動,便會加深此症的患部傷害,所以媽媽手患者最需要的就是長期讓肌肉處於放鬆的狀態,如果情況許可,就連抓、握等動作都須儘量避免,才能讓病情較快好轉。

正確的預防方法

導致媽媽手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重複多次同樣的手腕動作,且使用姿勢不正確,導致患部無法負荷壓力而出現症狀。

謝霖芬主任建議,媽媽在抱孩子的時候,不要將力道集中在手腕或手指,應該儘量使用兩手上臂或前臂的力量才是正確的方式,平日也不要將虎口張得太開,避免造成大拇指短伸肌及長外展肌肌肉過度拉扯;在執行與手腕相關的運動時,須事先做好暖身操,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應適時休息,以免重複過多相同動作,導致肌肉、肌腱拉傷或疲乏,反而使平日的休閒活動成了此病症的頭號病源,得不償失。

家人的幫助是最大力量

有不少準媽媽在生產完之後便馬上重回職場,以致於工作的時候過度使用電腦,回到家後也要餵乳和抱抱孩子,蠟燭兩頭燒的結果,就會造成手腕無法充分放鬆,導致媽媽手很快就找上門來。身為新新世代的男性,爸爸們不妨挑戰「新好奶爸」的角色!當準媽媽接近懷孕後期時,爸爸別忘了開始提醒她做任何事情都要放鬆,不要過度施力,以免鬆弛素分泌而影響身體的支撐力;待媽媽生產之後,也可以適時為媽媽分擔家務事,像是出門購物時,貼心地幫媽媽提購買品,或是和媽媽輪流餵寶寶喝奶、洗澡、哄睡等,還可以藉此拉近與寶寶的距離,促進親子關係。

專業醫師建議

如果媽媽手病情較為嚴重,醫師會為患者施打少量類固醇,那身為準媽媽的患者,也適合此種治療方式嗎?

謝霖芬主任表示,由於施打的藥劑量不多,所以對人體的影響也很小,準媽媽不必太擔心,如果真的無法放心接受治療,可以事先告知醫師目前正處於懷孕狀態,醫護人員也會斟酌準媽媽的生理狀況,進行劑量調整,最重要的是必須尋求有經驗的醫師,才能安全有保障。

通常注射類固醇後,1、2天之內病情就會較為舒緩,不過,就算媽媽手經過治療,還是有可能會因為患者的生活習慣或工作關係,而產生病情復發的情況。

如果要預防復發,媽媽也可以請醫師使用副木保護手腕,防止肌腱在還沒完全復原的狀態下,繼續受到更大傷害。


謝霖芬主任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
   輔仁大學醫學系 副教授

經歷/健保局第一門診中心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復健科科主任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風濕科及復健科研究員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影片】每天1分鐘瑜珈樹式!研究:可預防失智症發生

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中醫師盤點高風險族群.治療及復健3W
辛勞媽媽必學,超簡單自我按摩操!解決媽媽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