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神奇的擬聲詞有助於小孩語言學習?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神奇的擬聲詞有助於小孩語言學習?

為什麼會說用草莓沾醬油? 牙齒又為何踩得到嘴唇? 血壓很便宜又是什麼意思? 國際知名語言發展學家告訴你,孩子才是天才語言科學家!

神奇的擬聲詞有助於小孩語言學習?

小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即使小孩子知道某個動詞,但要弄清這個動詞可用在哪些東西、哪些情況而無法用在哪些地方,對小孩子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動詞,就無法造出句子。

剛開始牙牙學語的嬰兒幾乎都不會說出完整的句子,只會說零星的詞。這個階段的嬰兒說出口的幾乎都是名詞。當他們想要某樣東西或想要做某件事的時候,比較不會只說「給」、「想要」、「吃」這類動詞。到了剛過一歲、兩歲左右,即使能夠一次說出兩三個詞,這個年齡的小孩子也無法找到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動詞。這時他們會怎麼因應呢?

利用喊聲或擬聲詞/擬態詞來當動詞

以日語為母語的小孩子會利用喊聲或擬聲詞/擬態詞來當動詞。譬如要跳過水窪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小孩子說「(我)要『ㄟㄧ』」、「(我)要ㄆㄛ-ㄣ」,用剪刀剪紙的時候說「(我)要ㄑㄧㄡ ㄎㄧ  ㄑㄧㄡ ㄎㄧ」,轉圈圈則說「(我)要ㄎㄨ ㄌㄨ  ㄎㄨ ㄌㄨ」……等等。並不是只有日本小孩子會把擬聲詞當做動詞來使用。俄國小孩子也有類似的做法。譬如把笑聲「嘻嘻」當作動詞,加上詞尾變成「嘻嘻卡其」;把貓的叫聲「喵」當作動詞變成「喵卡其」。這些例子和日本小孩的做法簡直一模一樣。俄語的擬聲詞並不像日語這麼多,尤其在大人的對話中幾乎不會使用擬聲詞,但是小孩子卻會自己創作擬聲詞,再用擬聲詞創造出動詞,實在很有意思。

和名詞相較,動詞的意義更為抽象而難以掌握。小孩子單憑觀察使用動詞的幾個例子往往很難推測其中的含意,因此即使學到新的動詞,也很難應用在其他場合。然而沒有動詞就無法造出句子,於是小孩子就會利用已知的名詞、感嘆詞、擬聲詞等當作動詞來使用。這種方式在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擬聲詞、擬態詞比一般動詞更容易憑感覺來捕捉

即使是「丟」這種描述具體常見動作的動詞,仔細探討也會發現它的語意其實相當抽象而複雜。但是「(我)要ㄆㄥ」、「(我)要ㄆㄛ-ㄣ」這樣的說法就能讓人很具體地想像到畫面。幼童或許無法理解「粗暴地放置」這種句子,但如果說「(把某物)嘎鏘」,小孩子應該就能理解了。兒童在學習使用抽象的動詞之前,先利用可直覺領悟的擬聲詞來創造暫代的動詞來使用,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學習過程。

對幼童說話時,大人也會自然而然地使用這種說話方式。我有時會造訪育幼院觀察幼童使用語言的方式或進行實驗。我發現小孩子和育幼院老師說話時都會使用大量擬聲詞。老師要提醒孩子拉好書包拉鍊時,會說「把書包ㄐㄧ起來」;叫孩子把椅子拉近桌子坐好,會說「椅子要ㄍㄧㄨ」。指導孩子漱口的時候,老師不說「要漱口」,而說「要嘎啦嘎啦呸」。當我聽到老師說「不是咕啾咕啾呸,是嘎啦嘎啦呸」的時候,不禁感到相當佩服。聽老師這樣一講,就知道該怎麼漱口了吧?

利用擬聲詞協助小孩子理解動詞的結構特質

有些育兒書主張「(我)要ㄆㄥ」、「(我)要ㄑㄧㄡㄎㄧ  ㄑㄧㄡㄎㄧ」這種使用擬聲詞的幼兒用語對小孩子的語言發展會有不良影響,但是從語言發展的架構來看,這種主張根本就是謬論。對嬰幼兒說話的時候,周圍的大人都會自然而然使用幼兒用語,但是當小孩子逐漸長大,自然就會改變對小孩子說話的方式,使用擬聲詞的情況也會減少。經常接觸小孩子的大人下意識地明白動詞的語意較難捕捉、小孩子不易理解,因此就會使用小孩子容易理解的擬聲詞,透過這種方式讓小孩子練習使用動詞,並協助他們理解動詞這種詞類的結構特質。

書名: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作者:今井睦美 IMAI MUTSUMI
出版社:貓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