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認識流產原因與定義

認識流產原因與定義

隨著高齡懷孕愈來愈普遍,「流產」成為不少急切想孕高齡女性常見的經驗。在古代,流產的原因往往歸咎於衝撞了某些懷孕禁忌,現代醫學揭開了流產的真面目:原來,這是大自然的一種淘汰機制!

文章目錄

流產|流產原因|重複流產|習慣性流產

染色體異常是流產主因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蕭聖謀醫師表示,流產的主因多是「配子」出了問題,也就是在精、卵結合時,原本是雙套染色體的精子、卵子要進行減數分裂,變成單套染色體,這時出了差錯,例如某對染色體沒有分離完全仍維持雙套,胚胎中的染色體數目因此出錯,可能太多或太少,這類問題胚胎就會被自然淘汰,發生流產。

  根據統計,約有50%的胚胎著床後流產,是由染色體的異常所引起,雖然流產讓一心求子的夫妻感到痛徹心扉,但是這類因染色體異常所引發的流產,其實有助於篩選出健康的下一代,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機制。 

高齡使卵子品質變差

  蕭聖謀醫師指出,25~34歲的女性,其流產機率約為10%,35歲以上的女性,流產機率為20%,到了40歲左右,流產機率升高為30%~50%,等於每三次懷孕中就有一次會流產,顯示年齡因素會提升流產機率。

  因為流產的最主要原因是「染色體異常」,所以夫妻雙方精子、卵子的品質與狀態,會直接影響流產發生的機率。而年齡是影響卵子品質的最主要原因,一般來說,35歲以後的女性,卵巢功能即開始下滑,至停經的前10年(約40歲左右),卵子的品質變得更差,不僅不容易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流產。

  除了太太以外,先生其實也有可能是造成流產的主因!若精子品質不佳,或先生本身的染色體有異常,就可能導致胚胎染色體出問題而流產。因此,若常常發生流產,需就醫查明原因,而且最好夫妻要一起面對問題,一起就診,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什麼是重複流產?

其實,能成功受精、著床、成長、分娩,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以大自然的淘汰機制來看,誠屬不易!根據統計,若母體有排卵,性行為中能成功受精的機率約為88%,這當中只有67 %的受精卵可以成功著床,就算著床以後,也有10 %的自然流產率,而且流產的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

約有80%的自然流產,發生在懷孕12週之前,這類流產的主要原因為胎兒染色體異常。常常母親還不知道自己懷孕,胎兒就已經流掉了,可能會感覺到當次月經量變多、或時間有異,沒有意識到這次出血其實是「流產」。

蕭聖謀醫師表示,若連續流產達三次以上,就屬於「重複流產」,因為有重複流產現象的女性,下次懷孕再度發生流產的機率約有25%~46%,需就醫找尋原因,有利於下一次順利懷孕。

重複流產的原因

夫妻一方有染色體結構異常

  有時頻繁發生流產的原因,在於夫妻其中一方(或雙方)本身的染色體結構異常,有種稱為「平衡型交互轉位或平衡型羅伯遜轉位」,會造成生殖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時,有更高機率產生染色體異常的配子,因而提高了流產的機率。蕭聖謀醫師表示,有此問題的夫妻,建議抽血做染色體檢查,若任一方有染色體結構異常時,可以考慮做著床前胚胎遺傳診斷,或是結合試管嬰兒技術,從中挑選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就可提高懷孕成功的機會。 

子宮的問題

  例如先天性的雙子宮、子宮間隔者,子宮環境不佳也會提高流產機率!蕭聖謀醫師指出,以子宮間隔者為例,因為媽媽的子宮在胚胎發育時出現變異,中有間隔形成心型(雙角子宮),使子宮腔較小,影響胚胎的著床與發育,容易導致流產或早產;另外,子宮頸閉鎖不全及人工流產次數過多所造成的子宮內膜沾黏、子宮黏膜下肌瘤等,都有可能造成流產。

  有重複流產、早產病史的孕媽咪,在懷孕第14週的產檢時,可用陰道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若發現子宮頸短於2.5公分以下,可能屬於容易發生流產、早產的高危險群。若子宮頸長度較短(小於1.5公分) 加上有重複懷孕中期流產、早產病史者,可施行子宮頸環紮術,至懷孕36週後再解開。 

凝血功能不佳

  蕭聖謀醫師指出,有抗磷脂質症候群的病人,也可能是重複流產之因素。若有重複流產加上有抗磷脂質症候群,可以阿斯匹靈與肝素共同治療。 

免疫系統有異

  有些女性會對來自先生的精子配子排斥,產生抗體攻擊受精卵,使它無法在子宮內生存而導致流產,這類免疫機能的異常,須進一步做免疫學檢查才能知道。 

內分泌異常

  有些女性黃體分泌不足,使胚胎著床後不穩定,導致流產;還有現在不少年輕女性有甲狀腺方面的疾病,也有可能會發生重複流產;此外,若罹患了糖尿病且沒有好好控制,或有泌乳激素過高等內分泌問題時,都有可能發生重複流產。是否有內分泌異常,可透過抽血來檢驗。 

生活習慣不良

  若衛生習慣不良,導致細菌、黴菌、病毒反覆、長期感染及發炎,也會造成重複流產!還好隨著台灣衛生環境的進步,這類原因所導致的流產比率逐漸下降。另外,若一天抽掉半包菸,或有酗酒、一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有可能增加流產的機率。 

流產的定義

  是指在懷孕20週之前,懷孕中止的現象。依美國的定義,懷孕滿20週以前中止妊娠,或出生體重小於500g,稱之為流產;有一些歐洲國家的標準是出生體重小於1,000 g屬之。媽媽約在流產後2~3週,即可恢復排卵、受孕。 

臥床安胎有效嗎?

  蕭聖謀醫師指出,有流產可能的準媽媽,醫師會開立含黃體素的安胎藥讓孕婦服用。但若流產的原因是染色體發生異常,不管是吃安胎藥或是臥床安胎效果都是有限的。另外依實證醫學而言,臥床安胎效果也很有限。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認識習慣性流產:誰是高危險群、後續治療與預防

擔心自然流產嗎?婦產科醫:流產原因不外乎這六種!
為何流產發生在我身上?自然淘汰雖常見,但醫師提醒:連續流產兩次,夫妻應接受染色體檢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