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棄嬰被貧窮夫妻領養,長大後蓋豪宅報恩!不需花錢的「1少4多」教養守則,無價的愛教出知恩圖報的孩子

棄嬰被貧窮夫妻領養,長大後蓋豪宅報恩!不需花錢的「1少4多」教養守則,無價的愛教出知恩圖報的孩子

俗語說「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大過天。」在菲律賓就有一位小時候是棄嬰,後來被貧窮養父母收養,努力出人頭地報答養父母的佳話。



根據《Boredpanda》報導,Jayvee在3個月大的時候,便被親生父母遺棄,一對貧窮夫妻於心不忍就領養了他,養父是搬運工,養母則是攤商小販,儘管他們生活不易,仍用心栽培Jayvee供他讀書,而這些辛勞與付出Jayvee都看在眼裡,記在心理,長大後的他成為了一位事業有成的高階主管,他表示:「現在的我,已經有能力可以回報父母親的養育之恩,我會讓他們的下半輩子過比他們夢想中的生活,還要再更好的生活。」 

貧窮的養父母能給得物質不多,但他們給的愛是無價之寶

Jayvee凱旋歸國後,幫養父母在家鄉蓋了一棟豪宅,裡面共有7間房間分別給養父母和其他兄弟姊妹,除此之外,他也時常帶養父母去世界各地旅行,他更孝順的說:「除了讓父母夢想成真的豪宅、到處世界旅遊外,兒女盡可能地陪伴在長輩身邊,好好地孝順他們。」這個勵志且感人的佳話,也在當地廣為流傳。

從上述故事來說,我們雖然不知道這對養父母是如何教育Jayvee,但毫無保留的愛是肯定沒有少給。 

「1少4多」的教養守則:

而要教出快樂、優秀兼具的健康寶寶,資深兒科醫師潘文中也提出「1少4多」的教養守則:

少講不:3歲前,孩子聽爸媽講「不可以」的次數,竟高達13萬次

父母總習慣對孩子說「不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不可以」,逐漸澆熄了孩子原本興致勃勃想探索世界的熱情,終致對一切都提不起勁。少了探索,就少了經驗的累積,將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嚴重影響,媽媽會的,孩子也會;媽媽不會的,孩子會,就是他探索學習而來的成果。

多說:父母要多對孩子說話,聽愈多,他吸收的愈多,庫存愈豐富

6個月以前的孩子,學習模式像吸水海綿一樣,潘文中醫師指出,寶寶出生6個月後,學習能力開始驟減,所以,從懷孕起就要多跟胎兒說話,把握孩子學習能力最高的黃金期!說什麼好呢?「說你所做的,做你所說的」或是讀唐詩,不僅豐富孩子的語彙,也為他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多笑:釋放快樂荷爾蒙,讓周遭的人都感受到快樂

潘文中醫師問,「你願意當一個從出生笑到死的乞丐,或是一路哭到死的富翁?」雖然是充滿極端的對比,但也凸顯快樂更勝財富的價值。他強調,「笑,其實不容易,需要臉部30幾條肌肉牽動腦神經的結果,笑的愈開懷,牽動的肌肉更多;笑,可刺激並增加人體釋放腦內啡,這是身體中的『快樂荷爾蒙』,有益身體健康」。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父母總會忘記今天的辛勞,並且化為明日奮鬥的動力來源。

多動:身體健康活力足

有父母反應孩子為什麼一天到晚跑來跑去,似乎一刻也靜不下來,他說,「扣除孩子吃飯、睡覺,剩餘的就是他的活動時間,除非不舒服,不然,活蹦亂跳才是孩子的常態」。孩子喜歡跑來跑去,表示四肢協調力佳、身體健康、活力十足、快樂、聰明,當然,父母擔心孩子撞到受傷的心態可被理解,「這就要教孩子怎麼跑、在哪裡跑,以避免撞到而受傷」,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是加分,限制他的活動能力則是扣分,「若是擔心衣服弄髒或磨破,就穿耐磨耐髒的衣物,比起身體健康、充滿活力,衣服弄髒、磨破根本不算什麼」。

多抱:肌膚接觸刺激腦,一個溫暖的擁抱能代替千言萬語的安慰

與孩子多進行語言、眼神的心靈接觸之外,擁抱的肢體接觸也不可少!曾有實驗證明,肌膚接觸是新生兒一種本能的需要,若此一需要未能得到滿足,那麽,一生中就再也沒有機會彌補這個缺失,即使他以後在正常的環境裡成長,他對愛的感知和給予能力都會有問題,因為根本的原因在於大腦發育已受到傷害。


(延伸閱讀:孩子3歲前.父母要陪他一起做7件事(內含21種父母在家中可陪孩子玩的遊戲與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