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腦膜炎的診斷與治療

腦膜炎的診斷與治療

腦膜炎,是病原體入侵了大腦,引發了「腦膜炎」,可能導致腦細胞死亡,進而造成了永久性的損害。臨床上診斷腦膜炎,除了依據發病出現的症狀及理學檢查外,最重要的是施行腰椎穿刺做腦脊髓液的分析及培養。依據檢查結果讓醫師進一步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



以抽取腦脊髓液培養為確診方式

陳泰亨醫師解釋,臨床上診斷腦膜炎,除了依據發病出現的症狀及理學檢查外,最重要的是施行腰椎穿刺做腦脊髓液的分析及培養。如果確診有細菌性腦膜炎,腦脊髓液中的白血球數目會上升,但若是無菌性腦膜炎則不會出現反應。

腦脊髓液的培養檢測上,細菌需3天的時間,病毒分離則需7到28天,檢測結果才會出爐。

一般來說,大家對需要腰椎穿刺的檢測莫不聞之色變,然而腦膜炎無法經由抽血得知,其實在施作上,並沒有太大問題,除非病童有心跳血壓不穩定、局部神經學症狀、明顯的腦壓升高或腰椎穿刺處有局部的皮膚感染等禁忌症外,只要無菌技術及麻醉步驟操作適當,腰椎穿刺是一個安全的檢查。〈推薦閱讀:新生兒腰椎穿刺.確實診斷病因

至於其他檢查,像是:電腦斷層、腦波,血液及喉頭病毒檢查等,醫師會依臨床需要開立執行。

 

依檢查結果進行治療

陳泰亨醫師建議,腦膜炎因為需根據臨床診察和腦脊髓液的檢查結果得知,唯有及早診斷與治療,才能降低後遺症的發生。腦脊髓液初步化驗結果,大略可以判定是細菌性或是無菌性腦膜炎,好讓醫師進一步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

目前針對腦膜炎的治療有所不同,「病毒性腦膜炎」以降腦壓及支持療法為主,只有少數病毒有抗病毒藥物;「細菌性腦膜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療。陳泰亨醫師提醒,兩種成因的腦膜炎皆需要注意合併症,尤其細菌性腦炎若感染嚴重,極易造成神經系統損傷、聽力喪失。除此之外,大部分非細菌性腦膜炎經過支持性療法後,癒後結果都相當不錯。



得過腦膜炎,會再復發嗎?

陳泰亨醫師解釋,反覆發作的細菌性腦膜炎可能是因為先天性或後天性的解剖結構缺陷造成(其中最常見的因素就是外傷造成的顱骨骨折,尤其是顱底骨折或延伸到鼻竇和顳骨岩錐的顱骨骨折),或是免疫系統失調,這樣的功能缺陷導致腦膜附近區域持續受到感染,而造成復發性腦膜炎的原因。

 

預防勝於治療.腦膜炎out

陳泰亨醫師提供預防發生細菌性腦膜炎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力。目前已上市的腦膜炎相關疫苗中,較早期的日本腦炎疫苗、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已納入嬰幼兒常規預防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同時也提供生活或工作中有感染風險的成人自費接種。

近年來,台灣已將含有B型嗜血桿菌疫苗的五合一疫苗納入常規預防接種疫苗,提供出生滿2、4、6及18個月的嬰幼兒接種,有效保護嬰幼兒防範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的侵襲。

此外,政府在104年起也提供了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擴大納入1歲以下幼童為常規接種對象,使得肺炎鏈球菌所引發的腦膜炎機率大幅降低。


延伸閱讀

真正會燒壞腦子的是「腦膜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