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培養多元好能力,成就未來競爭力是父母期望 但孩子的能力需要時間淬鍊

培養多元好能力,成就未來競爭力是父母期望 但孩子的能力需要時間淬鍊

為人父母無不希望孩子的未來一片光明,充滿競爭力以在人生勝利組占有一席之地,不過,人生勝利組未必只有一種面貌,在韓劇「天空之城」中,一位擔任法學院教授的爸爸汲汲追求雙胞胎兒子的學業成績,對於孩子將自己用高價換來的考前猜題與同學分享,感到莫名氣憤,但媽媽卻認為孩子做得好,因為她認為「不寂寞的人生才是勝利的人生」!高IQ從來就不是競爭力的唯一來源,想要攀上頂峰,還有許多能力需要被重視,而這些能力需要用時間醞釀而成,請在孩子年幼時,多花點時間用心陪伴,讓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中,一點一滴培養未來攀峰的各式能力!



長久以來,父母眼中的優秀孩子,似乎只存在一種樣貌,就是成績優異讀名校。然而,幾樁情殺事件中的「恐怖情人」來自名校的背景總讓人不勝唏噓,惋惜其大好前程因一時衝動而化為烏有。究竟擁有高學習成就的孩子為何讓自己的人生蒙塵?

曾經引以為傲的孩子怎麼了?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暨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葉啟斌表示,躍上新聞版面的社會事件屬於極端狀況,他在門診看到更多的是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受挫的個案,很難想像這些孩子多是在校成績優異,但踏入職場與同事格格不入,覺得主管總是在找碴,於是很快出現了職場倦怠,自覺不適合這裡,於是頻繁換工作。「願意換工作不斷嘗試還算好的,有些人出現覺得自己很沒用的情緒困擾,就此窩在家裡,進而有憂鬱狀況,或是寄情菸酒或沉迷手遊,整個生活步調全亂了套。看著孩子怪東怪西、怨天尤人,不再是以前那個引以為傲的孩子,父母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他指出,這些孩子以往的學習過於以功利目標為導向,用功念書是為了獲得高分,進入名校,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用於追求這個目標,於是目中無人,自然也不懂尊重他人感受,連習以為常的倫理禮貌都完全視為無物,再加上愛子心切的父母不捨得孩子分心做讀書以外的事,「從小只做一件事,其他的都不管,自然喪失了學習處世需要的很多能力」。

葉啟斌醫師以「溝通」為例,需要包括:表達、理解與互動等能力的支援,「這些都是需要用時間醞釀的能力」,但專注追求學業成績的孩子,習慣按照指令做事,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完全無視於他人評價,也無法從中自我省思改進,於是在職場生活處處不順,挫折連連。他強調,「有些能力不在今天學習,二十年後就會出問題」。


 

能力養成需要時間醞釀

葉啟斌醫師所說的「今天」,是指在孩子年幼時,就要開始引導學習的能力,例如:情緒表達、溝通力、注意力、持續力等等,「許多能力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累積,才能形成一股隱形的力量」,而這就是所謂的「涵養」。

他以情緒發展為例,會有易怒、易誤解他人等狀況發生,多是情緒理解出了問題。理解他人情緒需要靠人際互動,透過語言與非語言的方式,了解整個人的意念,然後做出正確的回應。「然而,現在的小孩少有人際互動的機會,又常被父母以3C用品帶養,不能從一次又一次的互動過程中學習理解他人情緒,加上又以自我為中心,就會在溝通中產生落差,不理解對方,也不容許自己被拒絕,自然會出狀況」。

他指出,「懂得察言觀色是很重要的能力,但需要經過練習。以前的孩子自小從看父母的臉色學習到如何察言觀色,一路磨練、訓練到踏入職場,而現在則是大人看孩子的臉色,讓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無法從人臉辨別對方的情緒狀態」。葉啟斌醫師提醒,父母不要太順著孩子,平常應適時與孩子分享自我的情緒狀態,透過揭露心情,讓孩子察覺父母的喜怒哀樂,從中學習察言觀色,並做出適當的回應。

至於溝通力的養成,雖然以現今科技來看,圖像溝通的速度是比文字快,不過,負責處理訊息的枕葉,涵蓋面積大,不只能感受圖像,也能辨識閱讀的文字,「不是要抗拒科技的力量,而是仍需要涵養讓溝通變得更為細膩、有感情、有溫度,這份涵養來自文字和語言,透過欣賞文字之美,讓抑揚頓挫的聲調與情感產生連結,建議父母,跟孩子說話時,多講一點,豐富內容之餘,也能傳遞感情,寫字、讀詩、唱歌都是很好的學習媒介,孩子將能從中學習如何透過語言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達到溝通的目的」。

他補充,語言之外,還有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例如眼神交會或肢體語言,這些都是可讓孩子從小在日常生活感受並學習。事實上,教養孩子很難有效率可言,因為只有在慢一點的生活步調中,才能讓孩子一一感受到細節,即使是父母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一頻一笑或一個眼神,都是對孩子的身教,從小開始點點滴滴地累積,長期下來就是一種涵養!理解情緒不出錯,又能正確表情達意,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就此展開!

葉啟斌醫師強調,愈是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陪著進行各式各樣的學習,豐富強化孩子的心智發展,在層層堆疊中,成為未來的競爭力!當然,如有什麼狀況也能及早發現,並做修正,而不是等大了才發現問題,再想要改,不是不能改,只是原本很簡單的事也因為時間的複利效果,而變得困難重重。


 

目標導向的學習.追求速成效果卻不見深層意義

葉啟斌醫師指出,透過學習才藝,有益腦區的開發,進而開發孩子的各項能力。以往讓孩子學才藝,多是想讓孩子培養興趣,並藉由藝術的陶冶豐富心靈,在乎的是更深層的內在涵養。然而,這些年卻感受到父母送孩子學才藝或參加社團的目的,多是為了日後可做為升學的籌碼,於是學音樂的,人人爭首席;戲劇表演時,大家都要演主角;在社團則要求當「長」,這些功利的目標導向,自然影響了眼界的視野。

其實孩子參加團體比賽時,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共有的情緒、興趣,學習團結一致追求共同的目標,並享受一起流淚和歡笑的時光,才能讓人在腦海中留下珍貴的記憶,比起個人在乎哪個頭銜好聽來得更有意義。


延伸閱讀

【培養多元好能力.成就未來競爭力】家庭力量:父母的陪伴與觀察責無旁貸

【培養多元好能力.成就未來競爭力】實際觀察:孩子的發展.是慢還是遲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