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孩子在泳池、戲水池玩水後腳底紅腫,小心感染了這疾病!

孩子在泳池、戲水池玩水後腳底紅腫,小心感染了這疾病!

(2020.06 更新) 高溫酷熱,戲水成為消暑的最佳方法,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至泳池玩水,不過,國泰醫院皮膚科收治多名「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幼兒個案,詢問後均在溫水泳池、溫泉和水療池等處玩水,沒多久腳底冒出一堆紅色硬塊,腫痛難耐。


一對年輕的爸媽帶著剛上小學的兒子至皮膚科診間,小男生走路一拐一拐的,每走一步就痛得哇哇叫,仔細詢問發現,全家人這1、2天才一起至室內水上樂園,回家後,小朋友腳底就出現不少紅色硬塊,又腫又痛。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指出,「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最早是在1998年被確診,一群使用同個社區溫水泳池的小朋友,腳底先後出現腫痛的紅色硬塊,事後細菌培養出綠膿桿菌。

俞佑醫師說,綠膿桿菌是一種喜歡生存在溫水中的細菌。無論是溫水泳池、溫泉、水療池、三溫暖等都常可發現它的蹤跡。綠膿桿菌常引起毛囊炎(俗稱溫泉毛囊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

臨床發現,「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症狀在接觸池水的40個小時內逐一出現,最好發的部位是腳趾腹、足底前緣靠近腳趾頭的地方以及足跟,少數小病人還會伴隨發燒、淋巴管炎(紅色線形的皮疹)。

俞佑醫師指出,最初症狀為腳底的劇痛,接著在幾個小時之內會冒出紅腫熱痛的硬塊和結節,甚至痛到無法走路。嚴重時,連穿上鞋襪或接觸到被單,都可能產生劇痛。



為何小孩子容易罹患「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俞佑醫師推測,孩子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較成人來的薄,在泳池、溫水池、水療池戲水走動時,腳掌容易被水池底部粗糙表面給刮傷,如果池水含有綠膿桿菌,就可能被感染。 (推薦文章:帶孩子享受自然之美,都會公園就近玩!

所幸大多數的「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症狀治療,包括將腳抬高,並口服或外用止痛藥以及冰敷,來緩解疼痛感。臨床顯示,近9成小病童會在7天內痊癒。

俞佑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某個泳池或溫泉池發生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案例,業者應該徹底消毒,使用四級銨類的消毒劑以及臭氧處置,徹底清潔池底。(推薦文章:【親子手作DIY】寶特瓶浴室玩水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