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就算小寶寶1歲,也開始食用副食品後,足夠的奶量也相當重要喔!

就算小寶寶1歲,也開始食用副食品後,足夠的奶量也相當重要喔!

(2021.01更新)一般而言,寶寶4~6個月大左右,可視狀況開始給予副食品, 滿1歲後,其腸胃發育及口腔咀嚼能力較成熟,平時以定時定量的三餐為主,餐與餐之間可再補充奶類適量點心,以均衡飲食為原則!






日本團膳企業營養師梁組嘉指出,「寶寶4個月大前,因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母乳或配方奶是唯一能攝取的食物,同時也是水分補給的主要來源。」依照寶寶成長發育的進程,母乳或配方奶的熱量及營養素約在4~6個月大後,便無法全面滿足身體所需,因此須逐步添加副食品,讓寶寶漸漸適應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以獲得均衡營養。

 

寶寶1歲後.攝取均衡飲食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官方網站公告,為協助民眾培養均衡且適量的飲食型態,國民健康署除公布107年最新版之「每日飲食指南」,也同時公布「國民飲食指標」及包含嬰兒期、幼兒期、1~2年級學童期、3~6年級學童期等10個生命期的營養建議。梁組嘉營養師解釋,幼兒期「1~3歲幼兒飲食建議量」依照孩子活動量評估,每日約需1,150~1,350大卡的熱量,並分別建議六大類食物攝取量,包含:全穀雜糧類1.5~2碗、豆魚蛋肉類2~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2碗、乳品類2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4份,由此可見,均衡飲食概念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原則。

 

拓展寶寶食物資料庫

為什麼要讓寶寶在4~6個月大就開始給予副食品呢?梁組嘉營養師表示,適時添加副食品的好處相當多,像是補充營養、培養咀嚼能力之外,更是為了讓孩子認識不同食物的味道與口感,在1歲後,其飲食模式才能與成人日趨相似,從均衡飲食的原則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她提醒,寶寶1歲後,可嘗試任何食物,但應儘量使用「天然食材」及注意「適當調味」,若想給予較硬或不易咬爛的食物時,應更加注意食用安全,如:給予食物的大小,避免讓孩子噎到。(推薦文章:餵寶寶吃副食品注意這7件事

 

ㄋㄟㄋㄟ補充很重要

梁組嘉營養師表示,乳品類主要提供的營養素,包含鈣質、維他命D、熱量、脂肪等,1歲後的幼兒飲食建議量表指出,幼兒應攝取的乳品類為每日兩份共約500毫升包含鮮奶、羊奶、起士等。若以鈣質來說,每1毫升的奶就含有1毫克的鈣質,不論是鮮奶或配方奶都是補充鈣質很好的來源,她提醒,鈣質與維他命D是建構骨骼的基本原料,如果沒有足夠的原料,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喔!


寶寶
1歲後只愛喝奶不吃飯?

有些孩子在1歲後,正餐吃得少,仍然習慣肚子餓再討奶喝,此時爸媽不禁想問,ㄋㄟㄋㄟ很營養,是否可取代正餐呢?梁組嘉營養師強調,寶寶1歲後,奶類的營養成分已經無法滿足身體成長所需。當孩子正餐吃得少時,應先考慮正餐前給予的點心量是否過多,或是時間間隔太近,以致孩子正餐吃不下。

她建議,正餐後1~2小時可適量給予點心,點心可選擇孩子正餐攝取較少的種類,例如:主食類吃得少,就可準備蒸地瓜、饅頭、餐包等;擔心鈣質攝取不足,可給予奶類;如果孩子不喜歡喝奶,不妨搭配水果,自製水果牛奶或水果優格等,增加孩子的食欲。

此外,梁組嘉營養師提醒,寶寶飲食應儘量避免油炸、重口味及精緻食品,因為油炸食物消化時間慢且熱量較高;口味輕重多為後天養成,太鹹或過甜的調味也不適合;而含精緻糖的食品還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不論是正餐或餐與餐間的點心都應慎選。(推薦文章:孩子吃「甜」要節制


ㄋㄟㄋㄟ怎麼選才對?

通常寶寶1歲前的奶類攝取,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梁組嘉營養師說明,「所有嬰兒配方奶粉(1歲前),都必須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包含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及維他命、礦物質的含量,其他營養物質則是比照母乳成分,在一定的範圍內適量添加。」

1歲後,奶類的選擇性變得更多元,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也可選擇鮮奶、優格或優酪乳等。鮮奶建議選擇全脂並無調味;優格或優酪乳以無糖或低糖為主;至於幼兒成長奶粉,大部分產品的醣類添加比例較高,也含有維他命、礦物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特殊胺基酸,甚至有些會添加益生菌等成分,建議爸媽可依照孩子的飲食狀況,做為選擇的參考依據。

 

鮮奶可以加熱嗎?

梁組嘉營養師表示,若覺得鮮奶太冰,可以隔水加熱或微波加熱至40℃~50℃左右,在沒有沸騰之下,鮮奶中大部分的礦物質,如鈣、鎂、磷、鋅等,都可以保存,而且孩子1歲後是以攝取多元食物為主,比較不需要擔心易被高溫破壞的水溶性維生素,因為可從蔬菜水果補足。

 

選擇幼兒成長奶粉的原則

因為奶粉好保存、易攜帶且專為孩子設計等特性,很多爸媽在孩子1歲後,會選擇幼兒成長奶粉做為主要的奶類食物,梁組嘉營養師指出,「幼兒成長奶粉的選擇,可以根據孩子原本的飲食狀況,進一步確認有哪些營養素較容易缺乏,例如:平時蔬菜吃得較少,可從營養標示中,判斷哪一種成長奶粉纖維質含量較高等」,她提醒,若孩子有生長發育較慢、咀嚼落後或挑食等情形,仍需要就個別狀況與專業人員討論、評估,再選擇較恰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