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跟著BOBO愛運動.跟著BOBO動次動

跟著BOBO愛運動.跟著BOBO動次動

寶寶從剛出生對這世界一無所知,再到學會坐、爬、站、走,孩子每一回令人欣喜的成長軌跡,倚靠的正值腦部發展和肢體協調配合。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腦神經發育和肢體協調發展的黃金時期,透過遊戲,家長可陪著孩子一起動動腦、動動身體,讓他們的肢體發展與生活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滿足需求陪伴bobo一起成長


孩子的發展動作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為大肢體粗動作,另一則是小肢體細動作;在不同的年紀會發展出不同階段性的肢體語言,且動作發展與骨骼肌肉、大腦認知,及心理成熟度等相關,因此,每個孩子可以做到的動作不大相同,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發展順序,給予更多的練習機會。

肢體發展和大腦是具有高度關聯性;「腦」是人體的控制中心,從大腦下指令開始認識身體,支配四肢做各種動作,肌肉會經過多次的練習,才能快速準確的做出動作,因此,對孩子而言,腦部發育也和語言、肢體等能力發展的關係密不可分。


給予刺激.奠定基礎

孩子在不同階段,由於生理和認知成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階段性的肢體發展;從本能到自主的表現,每個表情和動作,有的只是本能反應,有的則是具有特殊意義。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肢體語言,都有可能是孩子當下的情緒,透過肢體語言表達「我已經可以這麼做」,建議父母應留心觀察,把握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給予正確的引導及必要的刺激。

俗話說「七坐八爬」意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肢體動作會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新北市私立日光幼兒園園長廖繼薇指出,很多人會在孩子1歲的時候,開始規範孩子要好好坐著吃飯,在大腦及生心理上便會開始奠定良好的肢體發展基礎,透過不同時期的肢體發展,給予孩子不同的刺激。(延伸閱讀: 0~1歲寶寶五官發育與啟蒙



大肢體.粗動作

一般所謂的大肢體粗動作,泛指的是孩子四肢及軀幹的動作,此涉及頭頸部、軀幹,及四肢等「大肌肉」的協調和控制能力,包括:抬頭、翻身、保持坐姿、以四肢爬行、放手行走、跑步、上下樓梯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身體大範圍肌肉的大動作發展。


有助提升專注力

肢體發展到達某一程度時,才能應付大腦所給出的指令,有些孩子在活動時,動作顯得比較笨拙,可能是肢體和大腦指令之間的配合還不夠熟練,廖繼薇園長認為,「球類」運動可激發孩子的肢體發展。透過玩球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穩定及協調孩子肢體成熟度,也能從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不同的球類運動也有不同的玩法;舉例而言,孩子在玩籃球時,不僅須運用肢體上的跑、跳,也須在運球時具有良好的協調性,當進行這些動作的同時,孩子的目光必須專注在籃球上,才能在當下立即做出反應。因此,透過適度運動孩子日後從事看書、寫字等靜態活動時,專注力也會相對提升。(延伸閱讀:讓bobo動起來,活用大小肢體:家長篇




先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整天喜歡跑跑跳跳,非常好動,很難帶。」不過仔細觀察,仍會發現寶寶的體力其實有限,有時候活動過量,反而會讓他們因為過累而吵鬧。廖繼薇園長建議,家長可以先透過「滿足」孩子想要跑跳的需求,安排適量的動態活動,接著再規劃一些靜態活動。

從事靜態活動也能讓孩子訓練精細動作,以日光幼兒園為例,設計讓孩子可以在牆壁上畫畫的課程,一方面滿足孩子想拿著筆到處亂畫的心理,另一方面,則可以刺激孩子握筆的手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比起在桌上畫畫,牆壁的硬度比較高,更能刺激孩子在握筆上的掌控度。

 
小肢體細動作

小肢體細動作主要泛指手部小肌肉的運用,大多與手眼協調能力具關聯性,且隨著智力發展增進,孩子能統合出更多的精細動作,如:伸手抓握、使用手指拿或拆裝物品、拼裝積木及拼圖、握筆塗鴉,及拿餐具吃飯、穿脫衣物等小肌肉的運用。



放手有限度保護

若是家長擔心家中的活動空間過小,社區公園也是滿好的選擇,廖繼薇園長提醒,通常公園中的遊樂設施比較不分年齡,家長需要先判斷是否適合孩子玩,如果孩子年紀過小,比較高的翹翹板或是攀爬架,就要避免讓孩子單獨去玩。但她也建議,保護孩子要有一定的限度,而非看到有危險就一昧阻止孩子不要嘗試,當孩子有想嘗試的欲望,家長不妨陪著孩子多多練習,來熟悉如何運用自己身上的肌肉。

舉例而言,很多家長認為盪秋千很危險,事實上,它可以幫助刺激前庭覺,有助孩子練習身體協調性,且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較少接觸秋千;若孩子年紀過小,家長不妨可以扶著孩子坐在秋千上,從後面輕輕地推,如此,孩子既能享受擺盪的感覺,家長也能兼顧他們的安全!(延伸閱讀:讓bobo動起來,活用大小肢體:生活篇




陪伴.關係更緊密

不論孩子在從事靜態運動或是動態運動的同時,家長的參與和鼓勵是最重要的,由於學齡前的孩子年紀小,很多動作需要練習的時間也較長,這時孩子可能會出現沒耐心或感到挫折,建議家長多花時間陪伴,透過從旁的鼓勵穩定其情緒,增進孩子練習的意願,並展現出更好的互動品質,促使他們打開學習之窗。當在孩子身旁時,應避免成為慣性「低頭族」,甚至利用3C產品取代自己陪伴孩子的功能。陪伴孩子遊戲不僅能掌握孩子的成長速度,更能增進互動關係,使親子關係更緊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