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即時新聞】酷夏潮濕高溫,服用感冒藥提高熱傷害風險!

【即時新聞】酷夏潮濕高溫,服用感冒藥提高熱傷害風險!

為了養家活口,建築工人小宋常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日前感冒身體不適,服用成藥,工作時,突然覺得頭痛、疲憊、虛弱、腳抽筋,且步態不穩,險些昏厥,同事緊急將他送至急診,確診為「熱抽筋」。

熱傷害好發於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老人、小孩,以及在戶外及高溫環境工作,而服用某些慢性病藥物及感冒藥,也可能暫時導致體溫調節能力變差而誘發「熱傷害」。

台北慈濟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表示,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夏季潮溼悶熱,以致人體排汗蒸發散熱的功能變差,每年7、8、9等酷夏月份,門診就常收治許多因職業或戶外活動導致熱傷害(熱病)等案例。

賴育民表示,「熱傷害」好發於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老人、小孩,以及在戶外及高溫環境工作者。服用某些慢性病藥物及感冒藥,也可能暫時導致體溫調節能力變差,而誘發「熱傷害」。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抽筋、熱暈厥、中暑、熱衰竭等,其中以熱抽筋的症狀較為輕微,肌肉抽筋疼痛,覺得虛弱,但意識清楚,核心體溫不會升高,或只有輕微升高。 

至於熱暈厥,則好發於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的人,血液回流不順,侷限下肢;或是過度流汗,以致血液濃稠與低血容,腦部血液灌流不足而發生暈厥現象,核心體溫不會升高,或僅為輕微升高。相較之下,熱衰竭、中暑則有致命危機,早期症狀為疲憊、虛弱、頭痛、意識混亂或有幻覺、步態不穩及失去方向感,接著肌張力喪失,有時合併痙攣、昏迷、低血壓,體溫超過攝氏38度,一旦體溫超過攝氏41度,死亡率就會偏高。 

賴育民提醒民眾,在發現自己或是旁人出現熱傷害症狀時,應立即送醫,在救護車到達前,先將將患者移到陰涼處、搧風、以溼毛巾擦拭身體、以冰敷袋置於頸部及腋下等處,以降低體溫。 

可能增加中暑危險性的藥物為:酒精、抗組織胺、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利尿劑、Phenothiazine類藥、三環抗鬱劑(TCA)、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血管加壓素轉化?抑制劑(ACEI)、抗乙醯膽鹼製劑、茶鹼(theophylline)、古柯鹼、安非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