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懷孕時的感染危機

懷孕時的感染危機

懷孕以後,準媽媽體內的荷爾蒙發生許多變化,造成許多生理功能也因而改變,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體質關係或衛生習慣,易遭受病菌感染,常是準媽媽們需要面對的問題。舉例來說,習慣穿緊身衣物或如廁時未清潔乾淨的準媽媽,會使原腸道細菌有機可趁,經上行感染至陰道內,造成常見的乙型鏈球菌感染;此外,如果家中飼養貓咪等寵物,或是有生食習慣,可能會引起弓漿蟲或其他寄生蟲方面的感染。這些感染對準媽媽或胎兒來說,都有可能會是影響健康的殺受。

女性在懷孕期間較常碰到的感染因素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原蟲感染,其中雖以細菌類感染的機率較高,但不論是哪種感染之後,容易提高胎兒畸形的機率或致死率,因此不管病源為哪一種,準媽媽都應深入了解其預防方式,降低懷孕時可能產生的風險。

細菌感染

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是存在於人體腸胃道內的一種正常菌種,由於女性陰道口與肛門口的位置很近,當乙型鏈球菌進入陰道後,便會造成感染;不過,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樂明表示,一般孕婦如果遭到此菌感染,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致病率也不高,因此有很多婦女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到乙型鏈球菌感染。不過,這並不代表乙型鏈球菌不具威脅性,女性在懷孕期間若不慎遭到感染,又尚未妥善治療,在生產過程中,胎兒就有5%~10%的機率會受到垂直感染,胎兒經產道後,若被感染將容易發生敗血症,有些到後期甚至會併發腦膜炎等;如果準媽媽在生產前又合併泌尿道感染,罹患絨毛羊膜炎或子宮發炎的機率也會相對提升,便容易造成胎兒早產。

治療與照護

由於胎兒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乙型鏈球菌感染,因此婦產科醫學會和國健局都建議準媽媽可自費執行此產檢項目,且目前健保已有部分給付。若欲實施篩檢,醫師會在準媽媽懷孕第35~37週之間,使用棉棒採集準媽媽的陰道及肛門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如果太早篩檢,無法確保在生產前未被感染,這也是為何醫師會選在懷孕35~37週檢測的原因。檢查結果一旦呈現陽性反應,醫護人員就會在待產期間為準媽媽施打抗生素,並持續治療至少4小時以上,以達到預防效果;同理,如果胎兒出生後感染乙型鏈球菌,醫師也會給予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

絨毛羊膜炎

王樂明醫師表示,造成準媽媽發生絨毛羊膜炎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陰道內的異常菌落過度增生,在產前經陰道上行至子宮腔內,對絨毛膜及羊膜的感染,就會導致準媽媽發生早產或流產情形。

罹患絨毛羊膜炎的準媽媽,會出現發燒、心悸、白血球上升、陰道分泌物增加且伴隨異味等症狀,壓迫子宮時還會出現觸碰性疼痛,嚴重時胎兒可能會罹患敗血症或流產,因此被歸類為產科急症之一。

治療與照護

在懷孕後期罹患絨毛羊膜炎的準媽媽,如果病情在尚可控制的範圍內,醫師都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也會利用細菌培養以確認準媽媽是否針對適合抗生素,且為了降低胎兒危險,使用的藥物大多屬於B級或不得已採用C級,準媽媽不必太擔心。

不過,絨毛羊膜炎並沒有好發的時間點,因此懷孕期間隨時都有可能會感染,準媽媽如果於懷孕初期遭到陰道菌叢嚴重感染,就會讓尚未成形的胎兒,失去羊膜這層天然防護,且很難以抗生素完全治癒,所以流產機率相對較高;若準媽媽於懷孕第33週之後受到感染,並出現白血球上升、破水等症狀,醫師就會建議進行剖腹產手術,確保胎兒安全,以免引起敗血症。

王樂明醫師特別提醒,到了懷孕後期,子宮大小會因為胎兒週數增長而變大,子宮變大而壓迫到膀胱,常導致漏尿情形;若準媽媽感覺陰道有水流出,一時之間可能無法分辨漏尿與破水的不同,以致於有些因為破水造成絨毛羊膜炎的準媽媽,會錯以為只是漏尿而非破水,錯過即時黃金治療時機。王醫師進一步說明,分辨羊水與尿液的方式在於顏色與質地,尿液偏黃且聞起來有尿味,一般羊水除了無色透明之外,摸起來也會滑滑的,如果準媽媽還是不太確定,必須到醫院請醫師檢查。

 


病毒感染

水痘&德國麻疹

以前曾罹患過水痘及德國麻疹產婦或接受過疫苗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較都不用擔心被這兩種病毒感染;但如果不曾接種疫苗,又懷孕中罹患德國麻疹的準媽媽,病毒就會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造成胎兒聽力受損、先天性心臟病、心智發展遲緩等後遺症。若是在懷孕第20週之前遭水痘病毒感染,將有極高機率會導致胎兒發生畸形,例如體重過輕、腦部鈣化、四肢不全等,且腎臟和視網膜分別會有水腫及發炎情形,因此比起細菌感染,病毒對胎兒帶來的影響確實不容忽視。

治療與照護

若體內沒有抗體,女性在計畫懷孕之前,就應先施打水痘及德國麻疹疫苗,並於3個月~6個月後再進行”做人”計畫,以免這兩種疫苗導致胎兒病變。雖然水痘與德國麻疹病毒對準媽媽通常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影響,但卻有很高的機率會造成胎兒畸形,為預防發生這些後遺症,醫師會建議媽咪在懷孕前就要先實施身體健康檢查,在懷孕過程中也不要到人多的場合活動,尤其冬季和早春為水痘好發季節,更應避免到人潮擁擠的地方,以免被他人傳染。

原蟲感染

弓漿蟲&梨形鞭毛蟲

王樂明醫師指出,弓漿蟲和梨形鞭毛蟲都會藉由未煮熟的生肉或受到汙染的水源,感染到人類及寵物身上,而弓漿蟲目前被研究證實會在貓的體內進行繁殖,因此貓也成為此原蟲的最終宿主。

被弓漿蟲感染的準媽媽,會出現疲倦、淋巴腫大等情形,若在懷孕初期就遭受感染,弓漿蟲會藉由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胎兒流產;如果於懷孕後期發病,胎兒則會出現肝脾腫大、畸形等併發症。梨形鞭毛蟲則好發於陰道內,因此可能造成孕婦在未足月的時候提早發生破水情形,胎兒在早產的情況下,器官發育尚未完全,體重也會相對不足,照顧上花費更多精力。

治療與照護

若要做到減少感染機會,通常會建議準媽媽儘量不要飼養寵物,但其實大多數人對弓漿蟲已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所以受到感染的機率也不高,準媽媽如果在懷孕之前已在家中飼養貓咪,也不需要因此就將貓兒送養,只要定期帶寵物施打預防針,並請醫師為您抽血檢驗是否有抗體,平常務必食用煮過的熟食,通常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若受到梨形鞭毛蟲感染,醫師會給予抗原蟲的塞劑進行局部治療,避免口服藥物後為胎兒帶來後遺症。

醫師貼心提醒

王樂明醫師表示,由於人和外在環境息息相關,若不慎讓病菌侵入體內進而造成感染,基本上都是因為生活習慣與環境因子所導致,尤其準媽媽的身心狀況會因懷孕而改變,更應多加注意。綜合常見的感染危機來看,建議準媽媽須避免直接食用生食,以免腸胃道受生菌感染;到了懷孕後期,子宮會變得更容易壓迫膀胱,為了預防罹患泌尿道疾病,須多喝水、少憋尿,若陰道分泌物突然異常變多,也不要擅自使用自來水沖洗陰道,應至醫院找婦產科醫師評估,用婦女專用的陰道清潔劑,才能維持陰道酸鹼平衡,避免細菌入侵或陰道菌叢增生。

 

王樂明醫師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國泰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研究醫師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秘書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