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隔代教養:平衡觀念最重要

隔代教養:平衡觀念最重要

近幾年來,由於社會結構的改變,如雙薪家庭比例增加,因而促使隔代教養的情況提高不少。然而,兩代的觀念、教養方法等等,都可能有所不同;當面臨到這些歧異時,雙方應如何溝通,尋求平衡呢?

在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中,就是很典型的隔代教養故事。劇中的小男孩昭廣因為父親過世、母親無力撫養,只好被寄養在佐賀鄉下的阿嬤家。

雖然一開始昭廣難以適應,但阿嬤憑著過往帶養七個孩子度過艱苦歲月的經驗,加上樂天知命的態度和智慧,反而營造出兩人溫暖又趣味的生活,更豐富昭廣的心靈。

隔代教養之社會趨勢&型態

一般人聽到隔代教養,直覺想到的是「孩子由隔了一代的阿公、阿嬤所撫養」,父母並非主要照顧者,可能見面的頻率也不高。

不過,風車幼兒園園長林亭妤認為,隔代的類型並不侷限在這一種而已,基本上主要照顧者有包含(外)祖父母,就算是隔代教養。

類型1:(外)祖父母全職照料,幾乎沒有父母的參與。

類型2:某個時段(如白天、平日)由(外)祖父母負責照顧,其餘時間(晚上、假日)孩子才會回到父母身邊。

林亭妤園長進一步說明,當親生父母無法和孩子持續維繫常態的親子互動時,將有極大的可能會引發隔代的新關係。她舉幾個常見例子:男女其中一方離開(淡化)或結束夫妻形態(如分居、離婚、死亡,而成為單親家庭);再和另一方結成新關係(如再婚);夫妻捨棄與子女的關係(如遺棄);或是當前最常見的因工作忙碌而無暇全心照顧(如雙薪或雙生涯家庭)。

以上大都是因為父母的無能力或低意願,而導致撫養關係與擁有者的變化,被迫由隔代長輩擔負起教養責任。

此外,也有另一種特別的社會案例,如少女未婚懷孕;由於較高比例發生在未成年或無足夠經濟能力的男女身上,他們通常無力照顧孩子,因而大多轉由長輩協助教養。

隔代教養

跨世代距離有待磨合

對於父母而言,有長輩做為養育孩子的好幫手,的確能夠輕鬆許多;然而,面對年幼的孩子,兩代從體力、認知、立場等方面,難免有所分歧與衝突。

林亭妤園長表示,如果無法協調和處理妥當,不但影響家庭氣氛,還可能讓孩子無所適從。

生理層面

體力:除非有固定保養和運動的習慣,多數長輩年歲較大,體力較差;孫子女精力旺盛,玩上大半天幾乎都不會累。由於長輩較難持續跟上孫子女的節奏,易身心俱疲,更別說能否完全勝任指導的責任。

記憶力:有些長輩的記性不如以往,易忘東忘西。因此可能忽略孫子女的需求或要求,或反而被予取予求,較難堅持固定教養準則;長期下來,孫子女的性格和認知,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心理層面

語言:除非從小就由長輩來帶,否則和孫子女的習慣語言不一定相同,如又加上不同世代教育程度與內容的差異,都可能產生溝通問題。

價值觀:相較於大多開放又活潑的孫子女,長輩的價值觀較趨於保守,無論在文化刺激、資源運用等方面,都可能處於缺乏且封閉的狀態。因此,隨著孫子女的年紀愈大,思想方面可能愈見差異。

兩代教養理念難免衝突

除了(外)祖父母和孫子女的鴻溝,長輩和父母間的衝突更是在所難免。林亭妤園長認為,世代觀念的不同之外,現代愈來愈多父母忽略自己的角色,因工作等犧牲掉與孩子的互動,都是造成兩代、甚至三代間衝突的因素。

她舉例,孫子女普遍受長輩的疼愛,雙方依附關係濃厚;因而常被過度寵溺,長期下來,易養成驕縱任性的個性;父母在孩子心中份量薄弱,可能較不得其信任與認同感,等到父母假日或想帶回家親自管教時,反而會察覺孩子並不聽話。而這份教養觀的差異,如果不謹慎面對,最害怕會演變成家庭戰爭的導火線。

然而,隔代教養並非只有衝突、歧異等較負向的一面。林亭妤園長表示,如果隔代教養已成為趨勢,建議好好營造這份關係,三代和諧共處,對於長輩、父母和孩子來說,絕不是壞事。

減輕父母負擔,強化安全感

公托中心、保母、幼兒園……坊間合格托育單位和專業人士眾多,父母可視自身情況,選擇對孩子最合適的照護方式;但相比之下,由熟悉的長輩協助照顧孫子女,不但值得信賴,還可減輕父母的身心負擔。而長輩大多工作量較少或已退休,能長時間陪伴孫子女,給予安全感。

建立多元關係,賦予活力

長輩和父母,因為有了孩子的交集,會面臨更多狀況,關係更多元且密切。對(外)祖父母來說,參與孫子女的朋友圈、學校活動等,能活化老年生活,使其與現實生活保持更活躍的接觸;也因為了解狀況,如果父母與孫子女有爭執時,長輩能為雙方緩解,並成為兩代間最佳的溝通管道。對孩子而言,可及早體驗到與長輩的互動,學習傳統文化、了解不同角度的看法,這些都有助於未來人際關係的建立。

掌握4訣竅隔代教養不沉重

將孩子從小拉拔到大,並不容易;在養育的過程中,必定遭遇許多狀況,有時就算只是小問題,也可能令大家煩心。林亭妤園長建議,從溝通開始,培養出信任、尊重和同理心等感覺,都有助於讓隔代關係更加融洽。

1 溝通

雙方應保有暢通的溝通管道,才能隨時得知對方想法與態度,以尋求最佳的教養方式。

父母可以柔軟、溫和且堅定的態度,採取聊天的方式,找尋適當時機和長輩討論,通常他們會比較願意先傾聽;千萬不要一味提出新主張,或總以「我才是孩子的爸媽」展現姿態,在這些情況下,通常是聽不進任何話的。

2 信任

如果父母的平日原則夠清楚、有條理,當發生歧見時,在溝通過程中,長輩比較會以信任的態度來看待。

如果長輩儘可能維持接觸新知的心情,和家人平日互動良好,在育兒觀和做法達成共識,父母也會比較放心地讓孩子交由他們來照顧。基本上,只要溝通機制佳,彼此就能信任,教養觀自然會更加融合。

3 尊重

(外)祖父母的輩分高,經驗豐富;因此,父母應懷有尊重的心,甚至可表達出來,如某些事情可向上求教,適時地讓長輩有被尊重和參與的感覺。

有時候,難免意見不合,雙方應就事論事,態度理性,語句清晰和具體,適度維持雙方的尊嚴(尤其是晚輩對長輩);避免模糊焦點,造成大家的不愉快。

4 同理心

假設遭逢狀況,建議可嘗試以同理心,從對方角度切入。林亭妤園長表示,無論是長輩或父母,大家都是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長輩整天照顧的辛勞與心疼、父母對教養的堅持等;冷靜下來後思考,就能夠理解和體諒,再適時地溝通,便可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林亭妤園長

現任/風車幼兒園園長

經歷/幼兒園園長、補習班、課輔班20年

學歷/國立空中大學
   私立中州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媳婦不能容忍婆婆的4個帶孫法.3大溝通法教媳婦硬起來!
阿公阿嬤帶大的孩子,有這些別人沒有的優點!隔代教養不只是溺愛,更有助日後婆媳、與長輩間關係
讓長輩帶孫到底好不好?遇到教養衝突時,爸媽該怎麼巧妙應對教養差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