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孩子到1歲還不會爬?協助寶寶爬行.從4件事做起

孩子到1歲還不會爬?協助寶寶爬行.從4件事做起

「爬行」是動作發展的重要階段,寶寶從匍匐前進、到能肚子離地、跨越障礙物,都需要透過經驗的累積。怎麼判斷寶寶有發展遲緩的跡象?寶寶爬行時常碰到哪些問題?留意孩子各個階段的姿勢,並適當給予輔助,相信寶寶多能順利爬行,為肢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許多動作的學習、累積,都有助於未來肢體發展,「爬行」,便是寶寶動作發展的一大里程碑。

爬行的好處

爬行有哪些好處呢?國泰綜合醫院職能治療師鄒靜芬說道,爬行會使寶寶運用到許多不同部位,包括手腳、頸部、軀幹以及腰部等,也能讓孩子學習輪替不同動作,形成動作的協調及平衡。另外,寶寶在爬行過程中,會產生「蹬」 的動作以向前進,不只給予腳底的刺激,也有助於足弓的形成,較不會產生扁平足的情形。

動作發展也和大腦發育息息相關。鄒靜芬治療師說道,左腦會管控右半部的肢體,右腦則是掌管左側的肢體。因此,爬行會使大腦的雙側整合較佳,有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孩子在爬行時除了學習協調不同動作,也涉及不同層次的思考,例如:聚焦視線在眼前或身旁的物品,促進視知覺的發展;思考如何調整方向、繞過障礙物,形成對於深度、距離的判斷及辨識危險。

爬行本身也是一種探索的行為。鄒靜芬治療師指出,孩子能藉由爬行去認識周遭環境、接受不同刺激,能提升孩子嘗試新事物的意願,在未來增加學習動機。

 

怎麼判斷孩子有無發展遲緩?

鄒靜芬治療師指出,寶寶通常會經歷過渡期,才慢慢發展出正確爬行的姿勢,家長可以從以下行為,觀察寶寶的爬行進程:

7個月:趴在原地,沒有真正前進,有些倒退的動作。

8個月:肚子貼地,慢慢有往前爬的動作。

9~10個月:肚子可以離地、撐起,呈小狗爬的姿勢,並向前爬行。

「一般而言,孩子大約10個月大就能爬得很好,如果到了1歲,能力仍沒有起色,建議就醫檢查寶寶是否有肌肉力量不佳的問題,或者有不正常的反射姿勢,使寶寶難以爬行。」鄒靜芬治療師解釋,寶寶一出生會有些反射姿勢,例如:頭往左邊轉,左手便會自然伸展,這些現象能協助寶寶探索及碰觸物體。原始反射通常到了6個月大左右會消失,但如果還遺留,代表大腦發展未成熟,會間接影響動作的發展。

然而,動作發展具有個別差異,如果是動作經驗少導致孩子發展慢,較晚才學習坐、爬,但動作一直有逐步進展,家長不需要太擔心。但若父母已經給予寶寶充分練習機會,到了9、10個月大仍不會爬行,或無法做到趴、肚子貼地爬等動作,則應尋求專業的協助,做進一步檢查。(推薦文章:2管道.幫助可能發展遲緩的孩子

怎麼協助寶寶爬行?

父母若能適時協助寶寶,將有助於寶寶的爬行能力發展,可從以下4件事開始:

1.讓孩子練習「趴」的動作

鄒靜芬治療師說道,「 寶寶要先有力量,當手腳和軀幹足夠有力才能撐起身體、往前進。」她解釋,許多孩子剛開始爬行時,會出現「倒退」的現象,而腳比較有力時,才會蹬腳往前。

趴這個動作可以練習到頭部、軀幹挺直的能力,有助於孩子日後學習爬行。鄒靜芬治療師建議,寶寶大約2、3個月大,抬頭的動作做得比較好時,可以適時練習趴的動作。

2.協助支撐寶寶腹部

當寶寶趴姿做得比較熟練,家長可讓孩子嘗試肚子離地,以手腳撐起身體,維持類似小狗的姿勢。當寶寶能力還未成熟時,家長可以這麼做:用手幫孩子撐著肚子;坐在地板上、讓寶寶跨在腿上;或把毛巾墊在孩子腹部下,將毛巾上提,協助支撐孩子的身體。鄒靜芬治療師指出,孩子的動作還沒有很協調時,家長可耐心在一旁輔助以增加孩子成功的經驗,幫助其建立自信心。隨著寶寶有足夠能力,就會有往前、往後爬的動作,家長就能慢慢放手讓孩子獨立撐起身體。

3.提供爬行誘因

除了在旁協助孩子調整姿勢,父母也能適時提供誘因,增加孩子嘗試的動機。例如:將玩具擺在孩子面前,或給予心理支持、獎勵,誘導孩子爬出去。

4.放手讓孩子練習

經驗的累積,也是促進寶寶順利爬行的關鍵要素。鄒靜芬治療師觀察到,有些家長或家中長輩怕孩子受傷、或擔心地板髒,而不斷將孩子抱在懷裡,沒有給予足夠機會去探索環境、伸展肢體。這麼一來,孩子就缺乏觸地、抬頭或伸展等經驗,會間接影響到孩子爬行的能力。當寶寶能力逐漸成熟,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進階的遊戲。例如:讓孩子挑戰爬過棉被堆、枕頭山,把玩具放在更遠的地方,誘導寶寶長距離爬行。(讓bobo動起來,活用大小肢體:遊戲篇

寶寶爬行常見問題

Q1:孩子不敢放心爬,可以怎麼做?

鄒靜芬治療師說道,父母要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孩子練習,留意尖銳物品、家具的邊角等,並避免一開始就挑選起伏落差大的地面讓孩子練習。寶寶爬不同的平面需要具備不同能力,等能力漸漸成熟後,才適合在有起伏的地面爬行,以避免孩子感到害怕、留下陰影,而減少爬行的意願。

Q2:寶寶出現很奇怪的爬行姿勢,該怎麼辦?

有些寶寶開始爬後,出現了非典型的爬行姿勢,父母可以先觀察孩子是否只能維持這個姿勢。如果只是偶爾出現,父母可以用玩具、遊戲方式誘導孩子調整;如果長期維持不協調的爬行姿勢,父母則可在一旁輔助,誘發「右手搭配左腳、左手搭配右腳」的規律。

Q3:寶寶跳過爬行的階段就開始行走,這樣會有問題嗎?

為什麼孩子會略過爬行的階段?鄒靜芬治療師指出,排除掉具有腦性麻痺,原始反應未整合等生理缺陷的案例,通常90%的孩子是因缺乏經驗而「跳級」。她說道,略過爬行的過程,不見得會造成嚴重問題,有些孩子仍發育得很好。但是爬行是為日後走路及其他動作發展做預備,當早期運用肢體的經驗比較少,可能導致協調及平衡能力較差。建議家長還是和孩子多多互動,從簡單的遊戲提升孩子爬行的興趣及動機。

Q4:讓寶寶練習趴姿很危險?

社會上出現不少嬰兒因趴睡窒息的案例,許多家長因此擔心趴姿會造成孩子的生命危險。鄒靜芬治療師提醒,如果家長怕孩子趴的能力不佳,不用冒險讓孩子維持持續趴的姿勢(尤其不在孩子身邊時);等能力較成熟,孩子抬頭得不錯時再逐漸練習趴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