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第一堂生命教育課.與寶寶自然談性(中)

第一堂生命教育課.與寶寶自然談性(中)

與孩子談性,最健康的態度就是「輕鬆自在」,否則家長不自覺流露出的不安、害羞、不以為然,也會讓孩子傳承到對性羞愧焦慮的狀態。

Q1:性教育應從什麼時候開始教?

A:如同前述,性教育即愛的教育、關係教育,王嘉琪諮商心理師認為,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關係教育已經開始,在這個階段中,與寶寶保有「愛的連結」是性教育的啟蒙點,在他有需求時滿足他的需求、餓了哺餵、害怕時擁抱、接納他的哭泣與情緒等,都能培養他擁有安全感,而當親子之間有足夠的愛連結與支持下,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可以使孩子在成長中遇到任何狀況,都自然地尋求與家長商量討論,為日後逐漸深化的性教育奠下良好基礎。 


Q2:對於性教育,如何傳遞健康的態度?

A:與孩子談性,最健康的態度就是「輕鬆自在」,就像談論眼睛、鼻子與嘴巴,否則家長不自覺流露出的不安、害羞、不以為然,會讓孩子感到更好奇,也會讓孩子傳承到對性羞愧焦慮的狀態。 

王嘉琪諮商心理師提醒,與孩子談「性」這件事,對仍感到無法坦然的家長來說,需要有些事前準備,不要當下回應,可與孩子約定下次討論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家長必須察覺自己的不安與羞愧來自哪些價值觀的影響,可以自己嘗試探索或尋求專業協助,認真的面對且學習安頓這些因著自己的性價值觀所產生的不安與羞愧情緒,當家長能比較理解自己後,也較能對性議題有更多放鬆。 

在這個狀態下與孩子談性,能自在與孩子討論性發展中遇到的任何相關議題,同時,這樣的自在關係,才是所有性教育的基礎,能在互動中體現家長想陪伴孩子面對性發展歷程的心願與傳遞對「性」健康面對的態度。

而若家長無法以自己的方式安頓自己的情緒,可以尋求協助,或為孩子另外尋找正確的書籍資料與學習來源,王嘉琪諮商心理師解釋,父母並非全能,讓孩子認知到「父母非全能」,不但能幫助孩子同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父母示範尋求其他資源解決問題,也能讓孩子知道「求助」是正確的行為,日後也能成為保護自己的方法。 

現在家長對於性教育有太多的焦慮,容易將性教育不知不覺變成「防性侵教育」,家長因為對性侵與人身安全的焦慮,會不斷傳遞各種焦慮的叮嚀,傳遞出「世界是危險的、你是危險的」的訊息給孩子,但在孩子仍需成人協助、保護與辨識危險的年紀,這樣的焦慮會讓孩子面對意外狀況時感到混淆,也會在意外發生時,產生「是我的問題、我沒有為保護自己負起責任、我不安全」等錯誤認知。羞愧與害怕「讓家長失望或生氣」的恐懼,會讓孩子更不敢向家長求助,也會錯失第一時間陪伴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 

因此,親職性教育包含著幾個層次的內涵,自然談性是性教育的基礎,具有安全感的親子關係則鼓勵衍生的性議題可以及時被討論與商量、性觀念不扭曲,以及讓孩子對性保有健康的態度,當自然談性與親密的親子關係都於家庭教育中穩固建立,孩子也比較容易建立起保護自己的觀念與主張身體界線,較不會落入錯誤認知與無理焦慮,且在遇到狀況時,也比較能向父母求援。(推薦文章:第一堂生命教育課.與寶寶自然談性<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