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從母姓比例創新高!內政部:花東比例最高
內政部公布最新出生登記統計,2025年1至9月期間,新生兒從母姓比例創下歷年新高,反映台灣在性別平等意識與家庭姓氏決定方式上正逐步轉變。雖然整體仍以父姓為大宗,但從母姓的選擇明顯提升,且地方差異也十分突出。

從母姓比例創新高,改變正在發生
內政部統計顯示,2025年1至9月出生嬰兒總數為8萬1,381人,其中從父姓者為7萬6,442人,占93.9%,從母姓者4,884人,占6.0%,創下歷年新高。觀察2020年至今的趨勢,從父姓比例自94.7%微幅下降,而從母姓比率則自5.2%提升至6.0%,且男、女嬰的姓氏選擇結構大致一致。
行政數據指出,儘管台灣仍屬父系社會,然而子女從母姓的比例正穩定上升,象徵家庭姓氏選擇不再是單一路徑。
延伸閱讀:孩子跟媽媽姓行不行?夫:「這會讓我感覺孩子不是我的。」妻犧牲換心寒
制度變革,姓氏選擇更平等
相關制度調整始於《民法》第1059條修法,於2007年及2010年兩次修訂,明定「父母於子女出生登記前應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若未能達成共識,由戶政事務所抽籤決定。依現行戶籍法第49條與相關作業規範,姓氏決定方式包含父母共同約定、一方決定、申請人抽籤、戶政抽籤或以監護人姓氏登記等方式。
2025年最新統計中,父母共同約定的情況占97.3%,其中96.5%選擇從父姓,3.4%選擇從母姓,同樣為史上新高。修法落地後,多元姓氏決定方式逐漸成為台灣家庭的現實樣貌。

從母姓,東部領先全國
從縣市分布來看,2025年從母姓比率以台東縣最高,達16.8%,其次為花蓮縣16.5%,均遠高於全國平均6.0%。在傳統父姓占絕對主流的情況下,東部明顯展現比其他縣市更快的社會轉變。
同時,在極少數仍維持傳統命名慣例(即父姓+母姓)的家庭中,台東縣占1.0%居全國之首,花蓮、南投、屏東列次。若從姓氏決定方式分析,若由一方獨自決定,選擇從母姓者高達99.0%,顯示只要決策主導者不是掌握父權的一方,姓氏呈現反向選擇的機率極高,也突顯社會文化力量仍深深影響著家庭決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