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母顧癱瘓兒50年,絕望殺子後嚎啕大哭,是怎樣的疲憊與擔憂讓一位好母親痛下殺手
台北市一樁發生於2023年母親節前夕的長照悲劇,法官判刑結果出爐,判決中,法官更寫下對此案的看法,再次撕開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沉默傷口。
這位年老的母親因無力再照顧極重度身障兒,最終走上極端道路。事件雖已進入司法程序,但背後折射的,是台灣高齡化時代下愈加頻繁、卻仍未獲妥善承接的照護壓力。當照顧者長期勞累、資源不足,就會在現實困境中被推向邊緣。

母親50年無休的照顧,導致極端行為
本案中的母親81歲,悲劇發生於2023年5月12日,一名菲籍看護發現53歲林姓男子窒息身亡,口鼻處明顯被膠帶封住。警方到場後,母親癱坐在床邊泣不成聲,坦承自己是施行者。這一幕有多麼讓人揪心,是怎樣的無助心情讓一位深愛兒子的母親,親手終結孩子的生命。
根據偵辦單位調查,林男自幼罹患腦膜炎後引發肺炎、小兒麻痺,終生臥床、無法言語,完全依賴母親照料。這份沉重的照護任務,母親一扛就是五十多年。
起訴內容記載,這位母親日復一日餵食、翻身、拍背、換藥,甚至隨時觀察兒子身體輕微的軟化變化,以判斷是否飢餓。多年的全日照顧讓她身心透支,卻因無替代照顧者而不得不堅持到最後一刻。
2023年4月底,她感染新冠肺炎被迫隔離,身體虛弱、心臟裝置多條支架,讓她意識到自己若垮下,兒子將無人能照料,衍生出無助、疲憊與恐慌的複雜情緒。
當照顧者沒有選擇,沒有支援與情緒的出口
案發當天,她先將裝有1萬元的紅包袋塞進兒子口中,低語祝禱兒子「一路好走」,接著用口水巾和膠帶緊緊纏繞兒子的口鼻,親手終結兒子生命,讓他窒息而死。
法院審理後考量其動機來自照顧者的極端壓力,判刑2年6月,可上訴。但這個判決背後,映照的是更深的社會問題──在長照支撐不足的情況下,照顧者沒有選擇,悲劇便有機會悄然生長。
本案的母親正是深愛孩子,反而因「太愛、太久、太累」而失去選擇。當照護形同無期徒刑、看不到未來的出口,照顧者的崩潰並非個人責任,而是整體制度無法承擔的結果。
以下是法官判決中的省思文
延伸閱讀:你該認識「長照四包錢」,已聘僱外籍看護工,可以申請哪些補助?
王婉諭觀點:這起悲劇在提醒台灣什麼?
王婉諭在臉書發文指出,這位母親五十年的無休照顧,早已超越情感與義務,是社會支持失靈後的極限悲鳴。她強調,若僅停在討論特赦與否,而不正視長照體系的缺口,下一個悲劇仍會發生。
她呼籲政府與社會正視台灣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浪潮,推動如長照保險等更永續的制度設計,以確保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不再被迫走向絕境。長照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課題,任何人都可能在生命某一階段成為被照顧者或照顧者,因此改革不能再拖。
長期照顧者,崩潰之前的徵兆
| 徵兆類別 | 輕度警示 | 中度警示 | 高度警示 | 對應建議 |
|---|---|---|---|---|
| 情緒 | 偶爾焦慮、易怒 | 情緒波動頻繁、失控 | 持續抑鬱、無法感受快樂 | 尋求心理師輔導、家人支持 |
| 行為 | 社交減少、偶爾逃避責任 | 明顯迴避照顧、拖延 | 對被照顧者失控、出現自傷或極端行為 | 啟動喘息服務、專業介入 |
| 身體 | 疲勞、睡眠不佳 | 慢性頭痛、消化不良 | 身體功能下降、免疫力低、長期病痛 | 醫師檢查、調整生活作息 |
| 認知/心理 | 注意力稍差、偶爾自責 | 持續記憶力下降、決策困難 | 絕望、失去未來感、覺得無法承受 | 心理諮商、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
如果你也是長期照顧者,你該正視自己的情緒,請向外求援,不要再用意志力硬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