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醫生專欄區> 【三總婦幼天地】孕期打疫苗,保護自己,守護胎兒!超完整準媽媽疫苗接種懶人包!

【三總婦幼天地】孕期打疫苗,保護自己,守護胎兒!超完整準媽媽疫苗接種懶人包!

懷孕是一段充滿驚喜與期待的旅程,但也讓許多準媽媽對「打疫苗」這件事充滿疑問:「懷孕可以打疫苗嗎?」「會不會影響寶寶?」「哪些疫苗一定要打?」其實懷孕期間適當接種疫苗,不僅能保護媽媽,更能將抗體傳給胎兒,為新生兒建立第一道防護網!這篇文章將帶您完整了解孕期疫苗接種的所有「眉角」,讓您安心守護自己與胎兒的健康。

文章目錄


孕期,可說是女性最為注意自身健康的時候,因此,也特別關心與健康有關的議題,其中,打疫苗更是讓準媽媽極為在意,知道很重要,卻又擔心是否會影響胎兒,因而感到左右為難!事實上,孕期接種疫苗的效益可用「一人挨針,兩人受益」來形容!現在就來了解原委吧!

為什麼孕婦更需要打疫苗?必知三大關鍵原因

與一般人相比,孕婦更需要疫苗的保護,有三大關鍵原因:

原因1:懷孕會改變免疫系統,感染風險大增

「王醫師,我懷孕後好像特別容易感冒,這是正常的嗎?」門診中,許多準媽媽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這不是您的錯覺!懷孕期間,為了不讓身體「排斥」寶寶這個「外來物」,免疫系統會自動調降戰備狀態,讓身體呈現一種「免疫耐受」的狀態。

孕期免疫力下降有以下三個表現:

1.白血球功能減弱:雖然白血球數量增加,但「戰鬥力」下降,對抗病原體的能力不如孕前。

2.呼吸道更脆弱:子宮變大壓迫橫膈膜,肺活量減少,加上鼻黏膜充血,容易被飛沫傳染。

3.細胞免疫降低:這是為了保護胎兒不被攻擊,但也讓媽媽更容易被病毒、細菌趁虛而入。

原因2:孕婦感染併發症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同樣是感冒、流感或COVID-19,孕婦的症狀往往比一般人更嚴重,住院率、重症率都明顯偏高。

孕婦感染的五大風險

疾病

一般人風險

孕婦風險

對胎兒影響

流感

輕症居多

住院率高5倍,重症風險增加

早產、低體重兒

百日咳

成人多輕症

嚴重咳嗽影響睡眠與營養

新生兒百日咳致死率高

COVID-19

多數輕症

重症率高2~3倍,需要呼吸器機會增加

早產、胎兒窘迫

水痘

兒童常見

孕婦肺炎風險高10倍

先天性水痘症候群

德國麻疹

輕微發燒出疹

症狀輕微

先天性缺陷(心臟、眼睛、耳朵)

為什麼孕婦更容易重症?

.心肺負擔本來就重,感染後更容易喘不過氣。

.發高燒時,子宮血流減少,影響胎盤功能。

.某些藥物在孕期不能用,治療選擇受限。

.免疫風暴一旦發生,可能引發早產、子癇前症等併發症。

原因3:媽媽的抗體是寶寶出生前的「第一道防線」

這是最多準媽媽不知道的好處!當您在孕期接種疫苗後,身體產生的抗體會透過胎盤傳給胎兒,讓寶寶一出生就有基礎保護力。

抗體傳遞的黃金時機

.懷孕第三孕期(28週後):胎盤運送抗體的效率最高,這也是為什麼百日咳疫苗建議在28~36週施打。

.愈接近生產,抗體濃度愈高:寶寶出生時,體內抗體濃度甚至可能比媽媽還高!

.保護期約3~6個月:這段期間剛好銜接上寶寶自己的疫苗接種時程。

婦產科醫師的溫馨提醒:很多新手爸媽不知道,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要到6個月大才比較成熟。在這之前,媽媽傳給他的抗體就像一把『隱形保護傘』,幫助寶寶度過最脆弱的時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特別鼓勵孕婦打疫苗的原因。

孕期必打疫苗清單,這些疫苗安全又必要

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疾病管制署及國際指引,以下疫苗是孕期「建議接種」或「可以接種」的安全疫苗。

【孕期必打疫苗Top 1】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任何孕期都安全

為什麼孕婦一定要打流感疫苗?

流感不是「嚴重的感冒」,而是可能致命的疾病!孕婦得流感的住院率是一般育齡女性的4~5倍,重症風險更高。

流感疫苗Q&A

Q1:什麼時候打最好?

A:流感季節前(每年10~11月)是最佳時機,但任何孕期、任何時間打都來得及!即使懷孕初期也可以打,不需要等到第二孕期。

Q2:打了會不會副作用很大?

A:副作用非常輕微,最常見的是注射部位痠痛(約10~20%),少數人有輕微發燒、疲倦感,1~2天就會消失。這些都比真的得流感輕微太多了!

Q3:打了真的有效嗎?

A:研究顯示,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後:

.降低50%的流感住院風險!

.降低40%的早產風險!

.新生兒在6個月內得流感的機率降低63%!

Q4:每年都要打嗎?

A:是的!因為流感病毒每年都會變異,疫苗成分也會每年更新。就算去年打過,今年懷孕還是要再打一次。

孕期必打疫苗Top 2】百日咳疫苗:第三孕期必打,保護新生兒最關鍵

為什麼一定要打百日咳疫苗?

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致死率高達1~2%,而且90%的死亡案例都發生在出生後2個月內——這正是寶寶還沒開始打疫苗的「空窗期」!

百日咳疫苗(Tdap)三合一保護:

.T(Tetanus):破傷風

.d(Diphtheria):白喉

.ap(acellular Pertussis):非細胞性百日咳

百日咳疫苗Q&A

Q1:什麼時候打最好?

A:懷孕28~36週是黃金時機!這時候打,抗體濃度在生產時剛好達到高峰,傳給寶寶的保護力最強。

Q2:每一胎都要打嗎?

A:是的!即使上一胎打過,這一胎還是要再打。因為抗體濃度會隨時間下降,每次懷孕都打一針,才能給每個寶寶最好的保護。

Q3:打Tdap會不會很痛?副作用大嗎?

A:副作用通常很輕微:

.注射部位紅腫、痠痛(60~70%,2~3天消失)

.輕微頭痛、疲倦(20~30%)

.發燒(少於5%)

Q4:老公和家人也要打嗎?

A:非常建議!這叫做「繭縛策略」(Cocooning)——讓寶寶身邊的大人都有抗體,形成保護網。尤其是會幫忙照顧寶寶的阿公阿嬤、保母,都應該在寶寶出生前2週完成疫苗接種。

孕期必打疫苗Top 3】COVID-19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寶寶

孕婦打COVID-19疫苗安全嗎?

非常安全,而且非常必要!

全球數十萬名孕婦的接種數據顯示,COVID-19疫苗(無論是mRNA疫苗或次單位疫苗)對孕婦和胎兒都是安全的,不會增加流產、早產、畸形或死產的風險。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追蹤了超過20萬名孕期接種COVID-19疫苗的孕婦,結論是:沒有任何安全疑慮。反而是沒打疫苗的孕婦,得到COVID-19後,常有以下狀況:

.住ICU的風險增加3倍

.需要插管的風險增加2.9倍

.死亡風險增加1.7倍

COVID-19疫苗Q&A

Q1:懷孕可以打哪種疫苗?

A:台灣目前建議孕婦可打以下的COVID-19疫苗:

.mRNA疫苗(莫德納Moderna、BNT)

.次單位疫苗(Novavax高端)

.不建議打AZ疫苗(因有極罕見血栓風險)

Q2:什麼時候打最好?

A:任何孕期都可以打!如果還沒懷孕,建議先打完再懷孕;如果已經懷孕,愈早打愈好,不需要等到第二孕期。

Q3:追加劑也要打嗎?

A:如果距離上次接種已超過6個月,建議打追加劑,保護力會更好。

Q4:打了會不會影響寶寶?

A:大型研究顯示,孕期接種COVID-19疫苗的媽媽:

.流產率、早產率、畸形率都與未接種者相同。

.新生兒住NICU的機率反而較低(因為媽媽沒得COVID-19)。

.寶寶出生時體內有抗體,出生後6個月內較少住院。

孕期必打疫苗Top 4】RSV疫苗(Abrysvo):保護新生兒的新武器

疫苗類型:重組蛋白疫苗(類似B肝疫苗、COVID-19的高端/Novavax疫苗),非活性疫苗,孕期可以安全施打。

作用原理:一樣是透過媽媽打疫苗產生抗體,抗體透過胎盤傳給寶寶, 使寶寶在出生後前6個月(最危險期)受到保護。

RSV疫苗Q&A

Q1:什麼時候打最好?

A:懷孕32~36週是最佳施打時間,原因如下:

.太早打(28週前):抗體濃度在生產時可能下降。

.太晚打(37週後):可能來不及產生足夠抗體。

.32~36週是黃金時機:抗體濃度在生產時達到高峰。

特別說明

.如果雙胞胎或有早產風險,可以提早到28~32週打。

.如果超過36週才想到要打,還是可以打,總比不打好。

Q2:RSV疫苗的保護效果如何?

A:臨床試驗數據(超過7,000名孕婦參與):

.出生後前3個月:降低82%的嚴重RSV感染。

.出生後前6個月:降低69%的嚴重RSV感染。

.需要住院治療的RSV:降低57%住院率。

Q3:RSV疫苗安全嗎?副作用大嗎?

A:安全性與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相當。

臨床試驗發現

.✅不增加流產風險

.✅不增加早產風險

.✅不增加畸形風險

.✅不影響寶寶出生體重

.✅不增加產後併發症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2023年建議:「所有孕婦都應該在32~36週接種RSV疫苗,以保護新生兒在最脆弱的前6個月。」

Q4:可以跟其他疫苗一起打嗎?

A:可以,但建議分開打。

目前的建議: 28~32週:打百日咳疫苗;32~36週:打RSV疫苗。

若真的時間緊迫,RSV疫苗和百日咳疫苗可以同一天打,應打在不同手臂,副作用可能稍微明顯一點。

因缺乏同時接種的研究數據,目前不建議同時打RSV疫苗+流感疫苗,建議間隔至少2週以上。

【視情況接種】其他疫苗:視情況施打

除了上述四種「孕期必打」疫苗,在特殊情況下,也建議接種以下疫苗:

1.B型肝炎疫苗

適用對象

.配偶或家人是B肝帶原者。

.工作環境有血液、體液接觸風險(醫護人員、美容師等)。

.產檢發現B肝表面抗體陰性。

安全性:非活性疫苗,孕期任何時候都可以打。

2.A型肝炎疫苗

適用對象

.要前往A肝流行地區旅遊、工作。

.職業暴露風險(廚師、托育人員)。

安全性:理論上安全,但非緊急不建議打,可等產後再補。

3.肺炎鏈球菌疫苗

適用對象

.有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臟病、氣喘)。

.免疫力較差。

.抽菸或住在空污嚴重地區。

安全性:非活性疫苗,但對胎兒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因此,非特殊情況目前暫不建議接種。

4.狂犬病疫苗

適用對象

.被疑似狂犬病動物咬傷

.要前往狂犬病疫區長期居住

安全性:緊急情況下可以打,因為狂犬病致死率極高,疫苗風險遠小於疾病風險。

5.破傷風疫苗(單獨施打)

適用對象

.受傷傷口髒汙、深度撕裂。

.距離上次打破傷風疫苗超過10年。

安全性:非活性疫苗,孕期可以打。但如果已經打過Tdap,就不需要再打單獨的破傷風疫苗。

禁忌!! 這些疫苗孕期「絕對不能打」!

雖然大部分疫苗孕期都可以安全接種,但有些疫苗含有「活性減毒病毒」,可能穿過胎盤影響胎兒,因此孕期絕對禁止施打。

活性疫苗禁忌清單

疫苗名稱

為什麼不能打

什麼時候可以打

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含活性病毒,可能導致胎兒畸形。

產後立刻打,哺乳也可以打。

水痘疫苗

含活性病毒,有先天性水痘症候群風險

產後立刻打,哺乳也可以打。

日本腦炎活性疫苗

理論上有風險。

產後再打,或改打非活性日腦疫苗。

卡介苗(BCG)

含活性結核菌。

新生兒出生後打,孕婦不打。

黃熱病疫苗

含活性病毒。

產後再打,或避免前往疫區。

口服小兒麻痺疫苗

含活性病毒。

台灣現在都是打非活性針劑,孕婦不需要打。

破解孕期接種疫苗常見迷思

以下為孕期接種疫苗常見迷思:

迷思1:懷孕打疫苗會導致流產?

真相:完全錯誤!

這是最常見的誤解。事實上:

.自然流產率約10~15%,無論是否接種疫苗都一樣。

.大型研究追蹤數萬名孕婦,接種與未接種流產率相同。

.反而是得流感、COVID-19等疾病,才會增加流產風險。

迷思2:疫苗會導致胎兒畸形?

真相:非活性疫苗不會!

.流感疫苗、Tdap、COVID-19疫苗都是非活性疫苗,不可能穿過胎盤影響胎兒發育。

.全球數百萬孕婦接種經驗,畸形率與一般孕婦完全相同。

唯一要注意的是「活性疫苗」(MMR、水痘)孕期不能打。

迷思3:第一孕期不能打疫苗?

真相:大部分疫苗任何孕期都可以打!

.流感疫苗:任何孕期都可以打。

.COVID-19疫苗:任何孕期都可以打。

.Tdap:雖然建議28~36週打,但如果有暴露風險,任何孕期都可以打。

迷思4:打疫苗會影響母乳?

真相:不會!反而有好處!

.媽媽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會進入母乳。

.寶寶喝母乳可以獲得被動免疫保護。

.所有孕期可打的疫苗,哺乳期也可以打。

甚至孕期不能打的活性疫苗(MMR、水痘),哺乳期也可以打!

迷思5:身體健康不需要打疫苗?

真相:孕婦免疫力下降,更需要打!

.即使孕前身體很好,懷孕後免疫力還是會下降。

.疫苗是「預防」而非「治療」,等生病才來後悔就太遲了。

.研究顯示,孕期接種疫苗的孕婦,產後憂鬱症的比例也較低(因為不用一直擔心生病)。

家人也要一起打!建立「保護繭」

什麼是「繭縛策略」(Cocooning)?

概念:讓寶寶身邊所有會接觸的大人都打疫苗,形成一個「保護網」,降低寶寶被感染的機會。

誰需要打?

第一圈:天天接觸的人(一定要打!)

.爸爸

.住在一起的長輩,如:阿公阿嬤或外公外婆

.保母或托育人員

第二圈:常常來訪的人(強烈建議打)

.未住在一起的外公外婆或阿公阿嬤

.月嫂或月子中心照護人員

.常來家裡的親戚朋友

家人要打哪些疫苗?

對象

建議疫苗

施打時機

準爸爸

Tdap、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

媽媽懷孕28週前打完。

阿公阿嬤(50歲以上)

Tdap、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

寶寶出生前2週打完。

保母

Tdap、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

開始托育前打完。

特殊情況的疫苗接種建議

情況1:高危險妊娠的孕婦

如果您有以下情況,更需要積極接種疫苗:

1.慢性疾病孕婦

疾病種類

為什麼更需要打疫苗

建議疫苗

糖尿病

感染風險高2~3倍,血糖更難控制。

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

氣喘

感染後容易急性發作、呼吸困難。

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百日咳疫苗。

心臟病

感染會增加心臟負擔,可能心衰竭。

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

腎臟病

免疫力較差,感染併發症多。

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B肝疫苗。

自體免疫疾病

視用藥情況,與醫師討論。

依醫師建議。

特別提醒

.如果您有慢性病,產檢時一定要告知醫師。

.疫苗接種更重要,但時機和種類需要個別評估。

.有些免疫抑制劑會影響疫苗效果,要跟醫師討論。

2.多胞胎孕婦

為什麼更需要打疫苗?

.懷多胞胎本身就是高危險妊娠。

.早產風險高,寶寶免疫力更弱。

.媽媽的抗體要「分給」好幾個寶寶,更需要高濃度抗體。

建議

.所有孕期建議的疫苗都要打。

.Tdap建議在28週就打(不要等到36週)。

.產後餵母乳,抗體可以透過母乳保護寶寶。

3.高齡孕婦(35歲以上)

為什麼更需要注意?

.免疫系統隨年齡下降

.慢性病比例較高

.感染後復原較慢

建議

.所有建議疫苗都要打

.可考慮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尤其40歲以上)

.家人也要一起打,降低傳染風險

孕期接種疫苗常見問題

Q:我懷孕了才發現沒有德國麻疹抗體,怎麼辦?

A:不要慌張!雖然孕期不能打MMR疫苗,但您可以這樣做:

.整個孕期避免接觸疹子類疾病的患者

.少去人多的地方。

.勤洗手、戴口罩。

.產後立刻打MMR疫苗。

.下一胎懷孕前會有抗體保護。

婦產科醫師的溫馨提醒:現在台灣德國麻疹已經很少見,只要小心一點,通常不會有問題。

Q:打疫苗後發燒,會不會傷到寶寶?

A:輕微發燒不會傷到寶寶。

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

.溫度不高(37.5~38.5℃)。

.持續時間短(1~2天)。

.比真的感染發燒輕微太多。

處理方式

.多喝溫開水。

.多休息。

.可以溫水擦澡。

.如果體溫高於38.5℃且持續超過24小時,要看醫師,真正危險的是「真的生病發高燒」,才會影響寶寶!

Q:我正在餵母乳,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而且鼓勵打!

.所有孕期可打的疫苗,哺乳期都可以打。

.連孕期不能打的活性疫苗(MMR、水痘),哺乳期也可以打。

.抗體會進入母乳保護寶寶。

.完全不需要停餵母乳或擠掉母乳。

這是母乳哺育的額外好處——寶寶可以得到媽媽的抗體保護!

Q:打完疫苗多久可以懷孕?

A:依疫苗種類而定!

疫苗類型

打完多久可以懷孕

非活性疫苗(流感、Tdap、COVID-19、B肝等)

隨時可以懷孕

活性疫苗(MMR、水痘)

等1個月(建議3個月更保險)

如果「不小心」在打完活性疫苗後馬上懷孕的話,請這樣做:

.不需要終止妊娠。

.風險很低(理論上的風險,實際案例極少)。

.告知產檢醫師,密切追蹤即可。

Q:我懷孕前打了水痘疫苗,結果1週後驗到懷孕,胎兒會有問題嗎?

A:機率極低,不需過度擔心!

事實

雖然建議打完活性疫苗至少1個月後再懷孕,但實際上,即使在打疫苗後很快懷孕,寶寶出問題的案例極少,全球追蹤數千個這樣的案例,畸形率與一般孕婦相同。

建議

.告知產檢醫師這個情況。

.可以在20週左右做高層次超音波,仔細檢查。

.按時產檢,密切追蹤。

.不需要因此終止妊娠。

重要提醒:如果您正在「計劃懷孕」,打完活性疫苗後最好等1個月。但如果「意外懷孕」了,不要太擔心,風險真的很低。

疫苗是媽媽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

親愛的準媽媽們,看完這篇文章,希望您對孕期疫苗接種有更完整的了解。疫苗不是「可打可不打」的選項,而是保護自己和寶寶的重要措施。

懷孕是一段美好但也辛苦的旅程,您不需要一個人承擔所有的擔心和壓力。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問您的產檢醫師、護理師,或是打電話到衛生所詢問。

疫苗是現代醫學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能用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保護自己和寶寶。媽媽健康,寶寶才會健康。您接種疫苗的那一刻,就是開始保護寶寶的第一步。

祝福每一位準媽媽和寶寶都健康平安!


王晨宇醫師

【專欄說明】本專欄由三軍總醫院婦產部與兒科部攜手合作,期望以深入淺出的專業衛教內容,讓所有的媽媽寶寶受到最佳守護。

王晨宇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國軍花蓮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IG:
obs_dr_wang


累積會員Q幣,
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三總婦幼天地】兒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單株抗體有兩種,各有優勢,臨床醫師應依據個別嬰兒風險層級與政策資源配置,靈活搭配使用
2025流感季即將報到,4大預防觀念要升級!流感不是感冒、高齡共病易誘發併發症、治療即預防、流感疫苗用噴的免挨針又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