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媽媽止痛藥何時吃最有效?破解用藥迷思,食藥署:出現「2症狀」吃最有效

媽媽止痛藥何時吃最有效?破解用藥迷思,食藥署:出現「2症狀」吃最有效

疼痛,是媽媽最常忽略的求救信號!每天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奔波,許多媽媽習慣把別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食藥署針對常見的用藥迷思給出明確說法,讓媽媽們在疼痛時能安心服用、不再害怕。

文章目錄

疼痛,是媽媽最常忽略的求救信號!

孩子功課沒寫完、家務沒做完、工作沒交完,而且頭痛、經痛、肩頸痠痛也常被一句「忍一下就好」就帶過。直到痛得受不了,才匆忙吞下一顆止痛藥,但心裡又開始擔心:「止痛藥會不會吃多就上癮?」、「會不會越吃越沒效?」這些疑慮,讓不少媽媽在疼痛與焦慮之間反覆掙扎。

事實上,止痛藥正確使用才是關鍵。食藥署針對常見的用藥迷思給出明確說法,幫助你了解止痛藥的種類與使用時機,讓媽媽們在疼痛時能安心服用,不再害怕。

止痛藥不會上癮,「長期亂吃」可能出問題



食藥署指出,止痛藥主要用來緩解疼痛,不會像抗生素那樣導致「抗藥性」。但若長期或頻繁服用,尤其是類鴉片止痛藥,可能讓身體逐漸「習慣」藥效而產生耐藥性,需要更高劑量才能止痛,也可能產生依賴。

一般來說,止痛藥大致可分為三類:

1.中樞止痛藥(如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常見於感冒藥或退燒藥,用於緩解輕度頭痛或發燒。

2.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NSAIDs),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能緩解頭痛、經痛、肌肉痠痛。

3.類鴉片止痛藥(Opioids),如可待因(Codeine)、嗎啡(Morphine)、吩坦尼(Fentanyl),屬於醫師開立的管制藥品。

延伸報導  洗完澡踏出浴室少一動作,男頭痛欲裂竟中風!冬天洗熱水澡遵循5步驟

「早一點吃」,有時反而更有效!

除此之外,許多媽媽習慣忍痛,直到痛得受不了才吃藥,其實這樣反而可能讓疼痛更難控制。

食藥署建議,若是輕微或短暫的疼痛,可以先觀察是否能自然緩解;但若是經常發作、可預期的疼痛(像偏頭痛或生理痛),在症狀初期就服用止痛藥,反而效果更好。

這是因為疼痛訊號若在中樞神經中放大,會造成後續更強烈的不適。提早止痛,能阻斷疼痛惡化的循環,也能讓藥效發揮得更完全。

舉例來說,許多女性每月固定會經痛,若在疼痛剛開始,甚至症狀出現前幾小時就依醫師建議服藥,往往能有效減輕痛感,不需要等到難以忍受才吃藥。

正確用藥,是疼痛時最好的自我照顧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經常頭痛、腰痠或生理痛異常劇烈,應該找出原因,而不是單靠止痛藥壓抑症狀。同時,食藥署也提醒以下3點自我照護的建議:

1.不要自行增加劑量或延長服藥時間。

2.若服藥後症狀未改善,應盡快就醫。

3.若需長期使用止痛藥(如慢性疼痛患者),應由醫師定期評估。

媽媽們的生活常常沒有「下班時間」,但疼痛不該被忽視。正確使用止痛藥,才是聰明照顧自己的方式。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超級名模吉賽兒邦臣分享解除壓力的五個秘訣!花20分鐘做這件事,每個人都辦得到
10招解除孕期頭痛!攝取咖啡因竟然是方法,冰敷熱敷針對不同痛感與部位,媽媽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