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源頭找到了!中央初步研判:「未完全蒸煮的廚餘」惹禍!沒有豬肉,餐桌營養這樣吃
台中梧棲區一家養豬場日前爆發非洲豬瘟疫情,震驚全台。中央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今(3)日公布疫調初步結果指出,經過中央專家團隊進行2.5天的現場調查後,雖仍有部分資料無法取得,但初步排除人、車、豬等直接感染源,推測最可能的病毒來源是「未完全蒸煮的廚餘」。
疫調報告揭漏洞,中央接手深入調查

事件爆發後,台中市政府提交的疫調報告被中央指出「多項資料缺失」,因此農業部隨即派遣專家團隊南下協助。
 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表示,調查發現該案場不僅使用台中梧棲清潔隊所提供的廚餘,周邊居民也會主動將家中剩菜剩飯放在養豬場門口讓飼主取用,飼主甚至會將自家吃剩的食物混入廚餘餵養。
中央團隊進一步比對使用紀錄與燃料用量後,發現該養豬場在今年僅購買兩桶20公升瓦斯,去年僅三桶,顯示廚餘「未經高溫蒸煮」的可能性極高。現場勘查亦無燃燒柴薪痕跡,且廚餘車踏板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廚餘儲放區附近的豬欄死亡率高達39.3%,遠高於餵飼料豬欄的2.5%。
台中市環保局:疑案主供述不實 已送檢調
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飼主原稱只使用梧棲清潔隊的廚餘,但調查顯示情況並非如此,懷疑有隱匿或虛偽報告情事。市府已於10月31日將資料移送檢調偵辦。
 他指出,若未來恢復廚餘養豬制度,將建議中央導入即時監控機制,確保廚餘加熱溫度達90度並維持1小時以上,並要求系統連線控管溫度與時間,以防止再度發生疫情漏洞。
廚餘回收兩大流向 「給豬吃」與「做堆肥」怎麼分?
 
在台灣,廚餘回收主要分為兩大系統。家戶在倒廚餘時可依下列原則簡易判斷:
1. 養豬廚餘(熟廚餘)
- 
回收原則:把豬當作一位「挑嘴的人」,人能吃的熟食豬隻大多能吃。
 - 
回收項目:剩飯、剩菜、肉類、麵食等烹煮過的食物。
 
2. 堆肥廚餘(生廚餘)
- 
回收原則:不適合豬隻食用的天然殘渣或高纖部分。
 - 
回收項目:水果皮核、蔬菜葉根、咖啡渣、茶葉渣、蛋殼等。
 
目前包括新北市在內的多個縣市已宣布暫停廚餘養豬政策,家戶熟廚餘須一律丟入垃圾車,以防堵非洲豬瘟病毒再度傳播。

非洲豬瘟不會傳染人類,但對養豬業是「毀滅性打擊」
專家強調,非洲豬瘟病毒不會感染人類。人若食用含病毒的食物,多數病毒會被胃酸破壞,不會造成感染。但該病毒在豬隻間傳播極快、致死率高,一旦入侵養豬場,恐導致全場撲殺、供應鏈中斷,重創產業與物價。
消費者只要購買經檢驗合格、具官方衛生標章的豬肉,並確保烹煮溫度充分,即可安心食用。
家庭餐桌,沒有豬肉這樣吃

疫情影響下,豬肉價格波動明顯,但媽媽們不需恐慌。除了挑選有「衛生檢查合格」標章的豬肉外,也可善用以下三招聰明應對:
多用雞蛋與豆製品 替代部分肉類,營養又省錢。
以高湯放大肉味,減少用肉量仍保留美味。
掌握特價時機,分裝冷凍管理家庭食材。
當全民共同守護食安與環保,防疫才能徹底,讓每一餐都吃得安心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