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傷到下巴要看哪一科?這一科不只是拔牙與植牙的專家,更是「守護顏面、維護生命」的重要醫療力量

其實小孩除了與兒童牙醫結緣外,往往也早早就到口腔顎面外科經歷縫合的初體驗!因為小孩免不了跌倒摔跤,而因此傷到下巴更是屢見不鮮,如果傷口需要縫合時,口腔顎面外科是唯一的選擇!
當前,衛生福利部將牙科專科醫師分為十大科別,包括:口腔顎面外科、口腔病理科、齒顎矯正科、牙周病科、兒童牙科、牙髓病科、贋復補綴科、牙體復形科、家庭牙醫科及特殊需求者牙科。
口腔顎面外科專業橫跨牙科與外科的關鍵領域
在臺灣,口腔顎面外科(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簡稱 OMFS)是最早獲得部定專科認證的牙科專科,同時也是牙科醫療體系中,結合牙科與外科專業技術的專科領域,承擔高度複雜與侵入性手術任務的核心科別。
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除了進行一般人熟知的複雜拔牙、阻生齒處理、人工植牙與補骨手術外,還需應對顏面骨折與創傷修復、頭頸部感染的緊急處置、顎顏面矯正手術、顳顎關節重塑、唾液腺與口腔黏膜疾病診治,以及唇顎裂、口腔癌及頭頸部腫瘤之切除與重建等高難度手術的任務。也因此,口腔外科醫師不只在診間看診、要進開刀房、還要值班因應緊急看診的患者或照顧住院患者,當然,也要巡病房。
在許多臨床案例中,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往往是搶救顏面功能與生命安全的第一線人員,他們的工作橫跨牙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與腫瘤外科,扮演整合治療與跨科協作的橋樑角色。
所有的牙科專科醫師一樣,都要守護患者的口腔健康,但口腔外科醫師更肩負恢復外觀與功能、維護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
口腔顎面外科醫療科技融合藝術.守護顏面與生命
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必須具備深厚的牙科基礎與外科技能,熟悉頭頸部的神經、血管、骨骼與顱顏構造。在手術中還需兼顧「咀嚼功能、外觀美感與生命安全」,是醫療體系中少數同時結合醫學技術與美學感知的專業團隊。
隨著3D導航、電腦斷層影像分析、微創手術及數位植牙等技術的日新月異,口腔顎面外科的臨床實踐正逐步邁向精準化與數位化。從腫瘤切除與顏面重建,到利用客製化骨板、導引式植牙與虛擬手術模擬,展現了醫療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前瞻實力。
推廣正確觀念.提升社會關注口腔顎面外科
一般人對口腔顎面外科的認識或許不多,但對於口腔顎面外科的專科醫師而言,即使在所有牙醫師中的占比最小,所要承擔的責任卻與日俱增!
隨著社會高齡化、口腔癌發生率上升及顏面創傷事件頻傳,口腔顎面外科的專業角色愈發關鍵。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強調,唯有透過專業分工與社會理解,才能建立完善的頭頸部醫療照護體系,讓患者在功能、外觀與心理層面都能獲得最完整的重建與支持。
也期望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在手術燈下默默守護生命的醫師,理解他們不只是拔牙與植牙的專家,更是「守護顏面、維護生命」的重要醫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