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母親群像> 什麼是母親角色的「空巢期」?想要孩子永遠需要我 卻同時渴望放手母職的矛盾你也有嗎?

什麼是母親角色的「空巢期」?想要孩子永遠需要我 卻同時渴望放手母職的矛盾你也有嗎?

想要孩子永遠需要我,卻也渴望放手母職的媽媽們,其實你並不孤單!已經可以想像,當孩子長大、生活重心漸漸遠離,自己的內心也悄悄開始改變。例如孩子離家、家裡變安靜的那一刻,有人鬆了一口氣,也有人心頭空了一塊,那份既想被需要、又想自由的拉扯,就是許多母親角色進入「空巢期」的開端。

文章目錄

其實空巢期不是結束,而是一場重生。孩子真正需要我們無時無刻陪伴在身邊的時間其實很短,從「照顧者」轉為「陪伴者」,從日夜操心到學會放手,母親角色的轉變雖然充滿不安,卻也帶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這是一場心靈轉折,更是一段柔軟而堅韌的旅程。

從滿巢到空巢:一個母職角色的轉換

有人說「孩子的獨立,往往意味著母親的再定義」,所謂「空巢期」指的是孩子離家後,母親面臨的情緒與身份轉折,多年來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忽然失去了熟悉的節奏,讓許多媽媽感到迷茫與失落。

心理學研究指出,這是家庭結構自然演化的階段,從「被需要」到「重新找到自我」,雖然一開始會感到不安,但正因如此,母親也有了機會重新問自己:「除了當媽媽,我是誰?」

想像當孩子長大後母親會遇到的情境

從那些看似日常的小瞬間,其實藏著深深的情緒波動,例如:

  • 孩子上大學離家,家中忽然變得安靜
  • 餐桌少了一個人,飯菜味道似乎也淡了
  • 孩子交了伴侶,週末不再回家吃飯
  • 空下來的房間,被母親整理成「回憶角落」
  • LINE訊息久久不回,自己一邊焦急、一邊又告訴自己要學會放手

想放手與被需要的矛盾:母親最深的掙扎

「我希望孩子永遠需要我,但我也想自由。」這是許多媽媽可能還沒正式經歷空巢期前也會有的心聲吧?!母親長年圍繞孩子轉動,從飲食到學業、從情緒到未來,幾乎沒有為自己留白的空間,但當孩子開始獨立,母親既欣慰又焦慮,既想讓孩子飛翔,卻又怕他飛得太遠。

而這份心理上的拉扯,是母愛最矛盾也最動人的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唯有承認這份矛盾,母親才能從「照顧的角色」轉化為「陪伴的存在」,讓愛不再是控制,而是自由。

當母親,也做回自己

未來如果面臨空巢期,當孩子展翅高飛,母親的世界不該因此空白,這是屬於自己的新篇章,一段回歸自我、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旅程。然而,在孩子尚未展翅高飛之前,「持續認識自己,做回自己」一樣非常重要唷!

重拾興趣與熱情

可以慢慢找回自己的熱情與興趣,例如報名花藝、音樂或瑜伽課,重新啟動那個被責任暫停的自己。

建立新的親子互動

多將「管教」轉為「傾聽」,用平等的方式與孩子對話,像朋友一樣一起分享生活。

擴展生活圈與人際關係

推薦參加社區課程、志工團體或媽媽讀書會,讓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有孩子,適時與自己的朋友相約聚聚或喝杯咖啡充充電也是非常重要的唷!

重建與伴侶的親密關係

在婚姻經營中,從育兒夥伴變回戀人,可以一起旅行、看電影,找回兩人久違的默契與浪漫。

學會與自己相處

一個人看展、散步或喝咖啡,讓「獨處」成為充電,而非是孤單的唯一選項。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成為愛自己的母親!活出我們想要的樣子,孩子也能淺移默化成為更好的模樣!

媽媽的me time!5個聽了點頭如搗蒜,超過癮的女性podcast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