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How 的二寶爸生活:愛與笑聲,就是育兒最強武器
文章目錄
鏡頭前的 HowHow,「廢到笑」是招牌,觀眾笑到拍桌,彷彿生活不必太認真。但鏡頭後的他,身分早已升級成 二寶爸。從大寶到二寶,生活中充滿更多需要「見招拆招」的變數,育兒生活比拍片更不可控。只是,這位爸爸有自己的解法:用幽默對抗混亂,用「適合我們家」的哲學替生活找平衡。四口之家,從來不會是寧靜的童話,而是混亂中帶著笑聲與甜蜜的育兒日常。
新生兒帶來天翻地覆,疲累、搞笑,通通一起來
(黑色刺繡襯衫、藍色長褲,Zara;棕色T-shirt ,Levi’s;銀白色運動鞋,new balance;吸塵器,Dyson)
如果說第一胎是震撼教育,那 HowHow 怎麼也沒想到,新生兒能瞬間改寫一個家的生活規律。讓人疲累,卻有更多搞笑與甜蜜。
「大寶出生的時候,真的哭到讓人懷疑人生。」他回憶。那時夜裡輪流哄娃,夫妻倆像打仗一樣,眼神空洞卻還是要撐著。好不容易捱過那段時期,大寶長大後可以用語言溝通了,變得好帶,還很會搞笑!
第二胎,妹妹剛出生時乖巧得像小天使,爸媽差點感動到落淚。但戲劇張力就在這裡——她長大後立刻展現出「反差萌」:要什麼、搶什麼,看到哥哥在玩就一定要加入。HowHow 說:「昨天說故事,妹妹原本不想聽,看到哥哥坐下來聽,她馬上硬要湊過來,還要坐在中間。」這些兄妹鬥嘴的日常,讓家裡經常「熱鬧」得不得了。
隨著妹妹長大,遺傳自爸爸的搞笑細胞也愈來愈明顯。HowHow 舉例:「有一次明明在吃草莓,我問妹妹吃什麼,她一臉賊笑回答:嘿嘿嘿~芭樂。」全家都被逗樂,彷彿把爸爸的冷幽默基因完整繼承下來。日常裡的一點惡作劇,讓家裡多了更多笑聲,也讓爸媽感到無比驕傲。
手足戰爭:公平這件事,不存在
兩個孩子同框,必然伴隨吃醋戲碼。看到對方手上有玩具,會吵著「我也要」,就算剛剛沒興趣,看到對方玩,也會搶著要參一咖。
HowHow 的解法很務實:「不要想著公平,因為根本不可能。只要一直要求公平,最後就是無限爭吵。」於是,他和太太選擇用「輪流」這個方式來教小孩——一人十分鐘,誰都別想獨佔。看似隨興,其實背後有哲學:生活不是數學,公平不是算式,能讓孩子學會等待與分享,比計較得失更重要。
愛是最強大的搜尋引擎
(綠色襯衫,Zara ;棋盤格丹寧褲,Marimekko;銀白色運動鞋,new balance)
談到育兒分工,HowHow 不諱言,家中的育兒大腦其實是太太。
「我太太超認真,有小孩之前,她在空閒時間會追劇,但生小孩之後,她連吹頭髮都在看育兒影片,聽到一個有趣的育兒理論,還會回頭去查有沒有專家背書。」她像是家裡的育兒 Google,蒐集所有資訊。而這個小家庭就像一個小小實驗室,把這些方法搬到生活裡去實作。可孩子個性不同,有效或無效,必須真的帶著孩子一起體驗過,才知道適不適用。
這種搭檔分工,讓兩個孩子的育兒之路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對 HowHow 來說,育兒就是邊做邊修正,不會有標準答案,「就像拍片,有時候要試到第五個版本,才知道哪個笑點有效。」
選品哲學:沒有神物,只有適合
「什麼東西好用?」這是所有爸媽的共同疑問。但 HowHow 的答案是——沒有最好,只有適合。
How How家最推的單品,是落地嬰兒床加圍欄。「那時候家裡狗狗還在,也怕寶寶亂跑去廚房,圍起來真的安心很多。」這件用品甚至被他稱作「育兒神器」。
相對之下,電動搖床在How How家就比較派不上用場。因為孩子長太快,玩沒幾次就淘汰,最後只好收進老家,第二胎也懶得拿出來。
而在鞋子這件事上,前輩爸爸蔡阿嘎的提醒格外受用:「孩子的腳長得快,鞋子不要買太多。」果然,第一雙漂亮的嬰兒手工鞋,只穿過幾次拍照,就永遠留在盒子裡成了紀念。
夫妻倆的默契是:大件用品一起討論、聽取前輩和過來人經驗;小物則各自決定,反正每個爸媽都有想嘗試的清單。這份「務實又彈性」的哲學,讓育兒開銷既不失控,也能保有實驗的樂趣。
3C 把關:不是禁令,而是挑食
(白色T-shirt 、藍色西裝外套,Zara;墨鏡,KlassiC)
身為 YouTuber,很多人以為 HowHow 對 3C 會比較不嚴格。但事實恰好相反,他和太太堅持「不 3C 育兒」,直到最近才慢慢放寬。但他的規定很嚴格:一天十五分鐘,一週兩三次。而且盡量要看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現在,妹妹最愛的就是《巧連智巧虎》,哥哥愛《小行星樂樂》。他甚至讓孩子也看兒科醫師黃瑽寧的影片,笑說:「這樣才不浪費珍貴的3C時間!」
對他來說,3C 就像零食,不是完全禁止,只是必須挑食。現在他偶爾也會帶孩子一起看電影,讓螢幕變成一家人的共同回憶,而不是獨自沉迷。
教育啟發:喜歡比厲害更重要
HowHow 的母親經營幼兒園,從小給了他深刻的教育影響。她會陪著孩子改作文、盯著聯絡簿,一絲不苟。甚至現在她假日還會來陪孫子畫迷宮、玩連連看,把紙上遊戲當功課做,有時候孫子還會跟他分享:「今天早上阿媽陪我們『做功課』兩個小時!」祖孫相處又溫馨又可愛!
而到了 HowHow這一代,他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啟發」。他到現在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曾被逼學鋼琴,常常因為挨罵而失去興趣。
所以,當他現在陪大寶學樂器時,最在意的問題只有一句:「你喜歡嗎?」技巧不重要,喜歡才會走得長遠。他笑說:「爸媽的成就感,不該是小孩多厲害,而是他願不願意開心去做。」
這份信念,成了他跟老婆育兒生活中最堅持的原則。
爸爸的朋友圈:同溫層再造
當爸爸之後,HowHow 的朋友圈也跟著重組。以前的朋友大多沒孩子,聚會越來越少。反而是以前不常玩在一起的同學,現在成了新同溫層。
甚至在樂團「七月半」裡,三個爸爸,也常一起哼《汪汪隊立大功》的歌,對毛毛、阿奇如數家珍。這都是爸爸們才能夠互相確認身分的通關密語。
育兒的單純生活,就是幸福
HowHow 常說自己「心智年齡停在 18 歲」,但這份單純,反而是他最大的力量。
「看不懂,有時候也是幸福的一種。傻人有傻福,至少不會想太多,不會焦慮。」
從影片裡的「廢到笑」,到家中每天的手足爭奪戰,他用幽默化解崩潰,也用「選對東西」讓日常更順暢。二寶爸的生活,不是童話,也不會永遠順利,但有笑聲、有真心,就已經是最珍貴的家庭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