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話到嘴邊老是忘,要失智了?別急!觀察「舌尖現象」,有這點才是退化

話到嘴邊老是忘,要失智了?別急!觀察「舌尖現象」,有這點才是退化

「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是初老或失智前兆?醫學上的「舌尖現象」偶爾發生很正常,但若頻繁出現,高雄長庚醫院洪琪發醫師提醒:這可能是警訊!

文章目錄

活中常常想說一句話,卻話到嘴邊說不出來,或許會被人笑說「老了」,但可別忽略記憶力 衰退的問題,甚至有可能是失智 症的前兆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精神部副部主任洪琪發醫師受訪時提醒,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舌尖現象」,偶爾發生屬於正常,但若頻繁出現、甚至影響生活,就要小心可能是認知功能退化,也就是俗稱的「失智」早期警訊。


話到嘴邊想不起來 醫生揭原因 

洪琪發指出,健忘不分年齡,年輕人也可能因為睡眠不足、壓力大、焦慮或同時處理多件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時,出現「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的狀況,但隨著年紀增加,大腦提取記憶的速度變慢,處理短期記憶速度不夠快,就會更容易發生。 

還有一種情形是本身不擅長特定領域,又或者某些字詞長期不使用,自然而然容易被遺忘,這類卡詞的情形也就容易產生,這些都屬於正常老化的一環,不需要太過擔憂。洪琪發指出,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卡詞的「頻率」高低,還有「是否已經影響生活」。 

●健忘:只是偶爾發生,經過提醒能想起來。

●失智:即使有人提醒,仍毫無印象,甚至天天發生,連時間、地點、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 

延緩大腦老化 生活習慣比補品更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24 年的指引,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大幅降低近失智風險,尤其針對不同年齡層族群,需要調整著地方也不同。洪琪發整理出以下重點: 

1. 不同年齡層的預防重點 

●年輕時:多學習、多思考,增加腦部「認知儲備」。

●中年時:維持健康體重、控制三高、規律運動,避免抽菸、酗酒、頭部外傷。

●老年時:保持社交互動,不要孤立自己,與人交流對腦力保護很重要。 

2. 動腦+動身體 

除了閱讀、學習新技能,打麻將、玩牌、練習樂器都能刺激大腦,平時搭配規律運動、穩定情緒,能幫助腦部保持活化。 

3. 飲食比保健食品更實在 

卵磷脂、魚油(Omega-3)、維生素B群這些營養品雖然研究顯示對延緩大腦老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也尚未獲得世衛或醫學會正式推薦。他提醒,熟齡族在服用這類保健食品時,得留意是否與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多食可能有害。 

相比之下,延緩大腦老化可能採取地中海飲食,多吃魚類、堅果、深綠色蔬菜,少吃油炸、加工食物,更能保護腦部健康。

不是單純老化 檢視失智症10大警訊 

如果日常生活出現以下狀況,應儘速就醫,可能非單純老化,而有更高機率是失智症的前兆,根據衛福部公告失智症十大警訊: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出現以上症狀,洪琪發建議,先找家庭醫師評估,必要時轉介至神經內科、精神科門診或是老人醫學科進一步檢查。 

最後洪琪發強調,「話到嘴邊卻想不起來,大多數時候只是正常老化,但如果愈來愈頻繁、影響到生活,就要當心,儘速到醫療院所安排檢查。」 

然而他也提及,真正保護大腦的關鍵,不是靠一瓶補品,而是規律的日常生活,睡得好、動得多、腦袋常常動一動,還要多和朋友聊一聊,這才是顧腦的長久之道。


👌本文由【橘世代】授權
 文/話到嘴邊老是忘,要失智了?別急!觀察「舌尖現象」,有這點才是退化
 更多文章請見 橘世代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怕自己失智忘了家人!譚敦慈常做這些事降低失智風險 建議天天吃魚
沒三高、家族病史,卻在50歲失智!醫揭1習慣「大腦持續堆積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