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爸媽不經意的回應有時會傷害孩子!心理師:「等兩秒,再回應」不讓第一句話就造成誤會

爸媽不經意的回應有時會傷害孩子!心理師:「等兩秒,再回應」不讓第一句話就造成誤會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卻也很複雜,有時真的令父母很頭痛,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到底怎麼了呢?

文章目錄

儘管我們也曾經歷「大人不懂我的心」時刻,但直到成為了父母,卻總忘記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反而時常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去試圖掌控。

隨口一說闖禍

誤會也就這樣產生了......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分享了某日,自己與低年級女兒的例子:「那天,我只是多說了一句話,卻差點毀了孩子的好心情。」


心理師|孩子|父母|家長|回應|等兩秒|親子溝通|親子互動

下午接女兒下課,經過公園,她玩了一下盪鞦韆,就說要回家。正要走時,遇見幾個許久不見的好朋友。
 
我笑著問:「要不要留下來,再玩一下?」
 
她搖搖頭:「我想要回家......」
 
我不解地追問:「好不容易見到好朋友,怎麼不想跟他們玩呢?」又補上一句:「這樣人家會覺得妳很奇怪吧!」
 
她的臉立刻垮下來,皺著眉說:「你亂說!你都亂說!」
 
我愣住了,心想:我又沒罵她,幹嘛這麼生氣?走出公園,她才悶悶地說:「我沒有不想跟她們玩,我只是覺得又熱又累,想回家休息。」
 
原來如此,是我誤會她了,難怪她那麼不高興。

孩子想法和你不一樣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了。我常在與孩子互動時犯一個錯,就是孩子才剛開口,或者一個動作,我就急著回應——有時候是糾正,有時候是提醒,有時候是反駁,甚至還會質疑,像是:
 
「你確定嗎?」
「怎麼可能!」
「你想太多了吧!」
「你怎麼會這樣……!」
 
當我不經察覺地將這些句子脫口而出時;我以為是在提醒與關心孩子,但孩子聽到的,卻可能是:
 
「原來你不相信我!」
「原來在你心中,我不重要!」
「原來我就是那麼糟!」
 
現在,孩子還會大聲反駁,也許再過幾年,孩子就靜默不語,什麼都不想說了。

心理師|孩子|父母|家長|回應|等兩秒|親子溝通|親子互動

練習「等兩秒,再回應」

所以,我開始提醒自己:「等兩秒,再回應」。
 
透過短短「兩秒鐘」的時間,先壓住準備說出口的話,有意識地避免質疑、否定或批評,而能真正聽懂孩子的語言或非語言訊息。
 
如果我能做到和「等兩秒,再回應」,而不是「零秒速回」,那麼,我當天在公園裡,可能就會觀察一下孩子的表情,想一想各種可能狀況,之後才說:
 
「我看到妳搖搖頭,說想要回家,怎麼了嗎?」
 
我會口氣和緩,而不是急躁;我會用詞委婉,而不是尖銳;我會態度關心,而不是質疑。
 
「等兩秒,再回應」就是要讓自己有機會穩住語氣,不讓第一句話,就造成傷害。

心理師|孩子|父母|家長|回應|等兩秒|親子溝通|親子互動

不過,有時候「等兩秒」還不夠,你還得「等兩分鐘」。
 
有個父親告訴我,他讀高中的孩子,有一次晚歸,超過門禁時間才回家。孩子一進門,不等孩子解釋,父親勃然大怒:「現在就滾回你的房間,我不會再讓你出門了!」
 
就這樣,孩子真的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足不出戶,也不願意去上學;親子之間僵持了好一陣子,這位父親後悔地說:「早知道,當時就別這麼說了。」
 
如果他懂得多等兩分鐘,讓情緒緩一緩,理智線接回來,就有機會採取更適當的做法,而非弄到親子之間兩敗俱傷。
 
零秒速回,常是情緒;等兩秒再回應,才是真愛;而願意等兩分鐘,再做決定,更是大智慧。

本文由【陳志恆】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孩子的小小世界,其實充滿挫折,站在孩子的角度陪他們一起面對學習!
不要代替孩子說話!謝依霖:等孩子做好準備,也許你會發現他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