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產後3大困擾體態 富貴包、大肚子、骨盆前傾你都有嗎?每日在家基本瑜伽體式 無痛鍛鍊舒緩改善

產後3大困擾體態 富貴包、大肚子、骨盆前傾你都有嗎?每日在家基本瑜伽體式 無痛鍛鍊舒緩改善

產後不只是體重難恢復,許多媽媽還面臨體態走樣的尷尬現象。富貴包、大肚子、骨盆前傾是最常見的三大問題,不僅影響外型,更可能導致身體不適。掌握原因與改善方法,讓你在家也能輕鬆雕塑回穩身形。

文章目錄

懷孕與生產對女性身體是巨大挑戰,體態變化往往不會隨產後自然復原。透過了解這三大常見困擾的成因,搭配簡單瑜伽動作與生活習慣調整,就能逐步恢復健康體線,請有信心為自己重拾自信活力。

富貴包:駝背、低頭累積的「壓力山丘」

「富貴包」是指頸後第七頸椎處隆起的脂肪與筋膜堆積,產後媽媽非常容易出現這種問題。懷孕期間因重心改變、胸椎後彎增加,導致肩頸肌群長期緊繃,生產後又頻繁低頭哺乳、抱小孩,脖子向前、肩膀內縮的姿勢幾乎成為日常。

這種「圓肩駝背」會讓重心壓在頸椎上,時間一久,該處的筋膜會增厚、脂肪堆積,形成難以消除的隆起。除了外觀上顯得厚重、影響頸線,富貴包還會引發肩頸痠痛、頭痛、手麻,甚至因頸椎受壓而影響自律神經,導致睡眠品質下降。若不及時矯正,姿勢會越來越彎曲,連呼吸與氣血循環都會受到影響。

每天可嘗試「貓牛式」與「嬰兒式」伸展,重點是開胸與喚醒肩胛骨的活動度。

貓牛式:四足跪姿,吸氣拱背抬頭、吐氣拱背低頭,讓脊椎在活動中回復彈性。

嬰兒式:跪坐後身體前傾貼地,讓背部與肩頸完全放鬆,減少頸後壓力。

大肚子:鬆弛核心與「腹直肌分離」的後遺症

懷孕後期子宮快速膨脹,腹直肌被撐開甚至分離,是產後媽媽肚子無法平坦的最大原因。加上孕期體重增加與骨盆前傾,導致腹部肌肉力量下降,脂肪與內臟更容易向前堆積。即便體重回到孕前,肚子仍像「裝了氣球」,有些媽媽甚至被誤認為還在懷孕。

此外,鬆弛的腹部也會影響核心穩定性,導致腰痠背痛、姿勢不穩,甚至出現骨盆底無力與尿失禁問題。若腹直肌分離未改善,後續運動與減脂效果都會打折扣,體態重建進度大大延後。

建議從「橋式」與「死蟲式變化」開始,溫和啟動核心,每天練習3~5組,能漸進強化核心、減少腹部凸出。

橋式:仰躺屈膝,吸氣抬高骨盆,感受腹部與臀部用力。

死蟲式:仰躺,手腳交錯伸直並保持腰部貼地,穩定核心同時避免腹壓過大。

骨盆前傾:不只是姿勢壞,還可能導致腰痠與腿粗

懷孕期間為了支撐腹部重量,骨盆會自然前傾,產後若缺乏復健與訓練,這種姿勢容易固定下來。骨盆前傾代表骨盆像「倒水」般向前傾斜,腹部向外凸、臀部後翹,視覺上就像「肚子變大、腿變粗」。長期骨盆位置錯誤,會壓迫腰椎引起下背痛,也會造成骨盆底肌鬆弛、骨盆內臟下垂,影響生理週期與內臟位置。

此外,骨盆角度異常也會讓下半身循環變差、水腫,導致下肢肥胖與肌肉緊繃,許多媽媽的「假性大腿粗」都與此有關。

重點是放鬆髂腰肌、強化臀腿後側肌群,每日5分鐘就能慢慢調整骨盆傾斜。

低弓箭步伸展:前腳彎曲、後腳伸直,感受髂腰肌的延展,有助骨盆回正。

椅式:雙腳併攏微屈膝,臀部向後坐,強化臀大肌與大腿後側,重新建立骨盆穩定。

其他改善方法與建議

  • 正確姿勢意識訓練:平時抱嬰、哺乳、推車時都要注意姿勢,避免低頭、駝背或單側用力,讓身體重新學會「正中線」的穩定。
  • 使用產後束腹與骨盆帶:初期使用適度的支撐裝備,能協助腹部與骨盆回位,但需配合運動與調整姿勢,避免依賴。
  • 日常走路與站姿訓練:刻意練習「收下巴、收腹、微收臀」的站姿,讓肌肉記憶正確姿勢,自然改善體態線條。
  • 深呼吸與核心啟動訓練:每天5~10分鐘的橫膈膜呼吸,有助啟動深層核心(如腹橫肌),加速腹部回收並支撐脊椎穩定。
  • 專業產後復健課程:若出現明顯腹直肌分離或骨盆不穩,建議諮詢物理治療師,透過專業評估與客製化訓練效果更佳。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她產後這樣吃1年,瘦回14年前體重 減重教練產後瘦身靠5心法、2食譜
一度胖到98公斤!天后產後9個月甩肉登台 超激烈瘦身法適合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