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懷孕備孕> 【禾馨宜蘊助你好孕】家庭的形式不只一種!LGBTQ+族群的生育選擇,透過積極了解選項並提早規劃

【禾馨宜蘊助你好孕】家庭的形式不只一種!LGBTQ+族群的生育選擇,透過積極了解選項並提早規劃

隨著時代變遷,家庭形式早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雙親家庭,但無論家的形式為何,不可否認的是,「每一種家庭形式,都值得擁有孩子。」

文章目錄

家的模樣│生育選擇│LGBTQ生育│同性伴侶育兒│跨性別者生育

「家」有很多不同的模樣!有時是一位媽媽和她的孩子,有時是兩位爸爸推著嬰兒車走在公園,也可能是一位跨性別者,在認同自我身分的同時,也夢想有一天能成為父母。

在台灣,社會對多元家庭的理解與支持已經越來越多,但當LGBTQ+族群想規劃生育時,仍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和限制。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單身者、同性伴侶與跨性別者能有哪些選擇,以及該如何提前為未來的生育做準備。

單身者的生育選擇

對單身女性來說,凍卵是目前最常見、也最實際的方式。因為卵子的數量和品質會隨年齡下降,建議最好能在35歲以前凍卵,這樣能保留比較好的卵子品質。即使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伴侶,未來也能搭配人工生殖療程,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單身男性則可以考慮凍精。雖然男性不像女性有明顯的「生育年齡限制」,但隨著年紀增加,精子的 DNA 穩定性會下降,提早凍精一樣有它的好處。

在台灣,目前法律規範是:單身女性可以凍卵、男性可以凍精,但若未婚或沒有伴侶,暫時不能在國內直接進行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因此,單身族群的重點規劃大多放在「先保存生育力」,等到合適的時機,或是有需要時再輸出到海外使用。

同性伴侶的生育選擇

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同志伴侶在法律上可以組成家庭,這是一大進步。不過,人工生殖相關的規範卻還沒有完全跟上。

女同志伴侶

在國外常見的方式是:捐精+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由其中一方懷孕,或使用「伴侶互助受孕」的方式(例如A的卵子、B的子宮),讓兩人一起參與孩子的誕生。然而,目前在台灣,尚未全面開放同志伴侶使用人工生殖,所以,許多女同志會選擇到國外進行療程。

男同志伴侶

主要需要透過代理孕母+卵子捐贈的方式。只是台灣目前尚未合法化代理孕母,因此,多數男同志伴侶若想生育,會選擇到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在法律尚未完全跟上之前,凍卵、凍精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它能幫助同志伴侶保留最佳的生育可能性,也能有更充裕的時間與彈性去規劃未來。

家的模樣│生育選擇│LGBTQ生育│同性伴侶育兒│跨性別者生育
(圖片提供/禾馨宜蘊生殖中心)

跨性別者的生育選擇

跨性別朋友在開始性別肯認治療(例如荷爾蒙或手術)之前,更需要特別考慮「生育力保存」。

跨男(出生時為女性,認同男性)

在開始打睪固酮或接受子宮、卵巢相關手術前,可以先凍卵或凍胚,未來依然有機會透過試管嬰兒成為父母。

跨女(出生時為男性,認同女性)

在開始女性化荷爾蒙治療或進行睪丸切除前,應先凍精,未來也能與卵子結合,孕育新生命。

要特別提醒的是:荷爾蒙或手術對生育力的影響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跨性別朋友在醫療轉換之前,一定要和生殖醫師討論,把自己想成為父母的可能性,留在未來。

案例分享

小芸(化名)是一位32歲的單身女性。因為還沒有遇到理想伴侶,但很珍惜自己未來當媽媽的可能性,她選擇在33歲前完成凍卵。她告訴我:「這讓我覺得自己多了一個選項,不再因時間而焦慮。」

另一個故事則來自一對女同志伴侶。她們在台灣時,先一起完成凍卵,之後將卵子輸出到美國,透過合法的捐精服務,再以「A 的卵子、B 的子宮」的方式進行試管療程。雖然過程不容易,還需要跨國奔波,但她們終於順利迎來一個健康可愛的男寶寶。她們分享:「當孩子出生時,我們都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了,因為他是我們共同的奇蹟。」

提早規劃,積極了解選項

無論你是單身、同志伴侶,還是跨性別者,都可能因為法律、社會甚至家庭壓力而感到徬徨。但請記得:生育是一種選擇,而不是某一種家庭形式才有的特權。

「每一種家庭形式,都值得擁有孩子。」

透過凍卵、凍精、生殖技術,甚至跨國療程,讓「想要孩子」不再只是夢想。提早規劃、積極了解選項,會讓你在未來的某一天,更有信心走向成為父母的道路。

生命的誕生,本就是愛與希望的延伸。願每一個渴望孩子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張至婷醫師

【專欄說明】本專欄由宜蘊醫療各院區醫師團隊執筆,提供易懂專業的衛教內容,陪伴備孕這條路途上的每一位朋友。

張至婷醫師

現任/禾馨宜蘊生殖中心生殖手術部主任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研究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哺乳心樂園】同志家庭如何迎接哺育生活?泌乳顧問提供實際支持與溫暖陪伴
同婚專法三週年:同性家庭用愛,教養出更懂愛的孩子

看更多禾馨宜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