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培果教育專欄】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養成習慣為首要

【培果教育專欄】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養成習慣為首要

自主學習不僅能讓孩子在課業上更有效率,在未來面對生活或工作挑戰時,能保有持續成長的動力。但爸爸媽媽又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文章目錄

自主學習│學習時間│分段學習│專心

相信很多人都曾聽過「自主學習」。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孩子能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而非被動地接收。然而,現實往往沒那麼理想,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靠自己的力量做到自主學習並不容易。

就像鍛鍊肌肉需要運動一樣,自主學習除了得靠日復一日的累積,還得仰賴環境塑造、養成習慣與長期的正向引導。本文整理出以下幾個方法,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朝自主學習邁進。

方法1.固定的學習時間與環境

爸爸媽媽可能看過孩子在沙發上、床上或電視前做功課的場景。雖然看似完成了作業,但這樣的行為其實對專注力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大腦在不同環境下會自動切換模式,像是在沙發或床上,大腦會傾向進入休息或娛樂的狀態,自然不容易專心。

因此,一開始的基本功,便是幫小朋友建立「固定的學習場所與時間」。可以依孩子的作息和專注力,找到最佳學習時段,讓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另外,讓孩子坐在自己的書桌前學習也同等重要,當定時、定點的習慣持續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只要處於這些時間、這個地方,就會自動進入專心模式。

方法2.大聲讀出來

很多人習慣在讀書時默讀,但其實大聲讀出來能加強對大腦的刺激。當孩子念出聲音時,語言的中樞及聽覺系統會同步啟動,即大腦可同時從「看文字」和「聽聲音」兩個管道接收訊息,這比單純默讀更容易加深記憶。

因此,當小朋友在背課文或單字時,能夠引導他一邊朗讀、一邊聽自己的聲音,藉此提升記憶效果。此舉也能幫助維持專注力,因為一旦開口念出來,就比較不會出現「眼睛在看,心思卻早已飄走」的情況。

此外,學習不該只停留在「讀」。鼓勵孩子嘗試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整理重點,例如:繪製心智圖、用獨創的口訣背誦,甚至設計小暗號幫助記憶,這種再加工的過程,能讓大腦反覆接觸知識內容,進而理解、掌握得更透澈。

方法3.分段學習從先專心20分鐘開始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一口氣讀上兩、三個小時,但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要求只會讓他們感到抗拒。小孩的大腦並不擅於長時間維持專注,反而更適合短時間、高專注的模式。

首先,讓孩子嘗試專注15~2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要求孩子儘量全神貫注,進行完成朗讀、筆記或練習題等功課。結束後安排大約5分鐘的休息,並鼓勵他們做一些能讓身體動起來的小活動,像是喝水、走動、伸展。

這樣的循環能讓孩子的大腦保持活力並維持專注,當習慣這種「專心—休息—再專心」的節奏後,學習的持久力就會逐漸提升。

自主學習│學習時間│分段學習│專心

方法4.提升注意力的小物

有的小朋友在學習時會不斷起身走動,讓家長感到頭痛。但這並不是孩子故意不專心,而是因為大腦需要某種額外刺激,才能維持穩定狀態。在小朋友學習時,爸媽能試著給孩子一顆小球讓他握在手裡,使手中有物品能觸摸、揉捏,反而可減少他們隨意亂晃的衝動,這種方法對於活潑、好動型的孩子特別有效。

除此之外,也能運用視覺化的任務分塊來幫助孩子。舉例來說,把「寫數學作業」拆成多個小步驟:「先寫 5 題→休息一下→再寫5題」。同時,在書桌上放一個小型計時器,設定「20分鐘專心學習→ 5分鐘休息」的循環。當孩子能清楚看見學習進展與時間安排時,專注力會更穩定,有效減少拖延與分心。

方法5.正向回饋很重要

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正向回饋,每當小孩能專心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就應給予鼓勵,比如說,口頭讚美、跟孩子擊掌、擁抱,或者讓他做一件自己喜歡的小事,這些正向的感受會與學習連結,孩子就會更願意持續投入。

如:當小朋友完成了30分鐘的閱讀計畫,父母可這樣鼓勵:「今天真的很專心,我看到你努力念完了整篇文章,真讓人印象深刻!」這樣的肯定會讓孩子有成就感,也更期待下一次學習。

自主學習並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需要刻意培養的習慣。透過固定的時間、環境、聲音朗讀與筆記整理、正向情緒的引導、分段專注,適度的回饋與支持,孩子就能逐漸建立起專心且自律的學習方式。當小孩體驗到學習能帶來成就感時,才是真正踏上自主學習之路。

 

BaeGo培果教育

BaeGo培果教育

有感於語言治療資源不足,我們把語言發展相關落落長的文獻,變成可口好消化的圖表,並設計對應活動,研發孩子在家就能輕鬆學習的教具,致力讓家長成為孩子最棒的老師。

臉書/BaeGo培果教育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安心在家學」讓爸媽超前部署、不抓狂的分齡學習指南!
孩子被動懶散?資深教師:要孩子自動自發愛讀書,難!4原則養成自律當責、主動學習好習慣

看更多BaeGo培果教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