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家庭用品> 刷個短影音被掏光積蓄!IG、FB詐騙恐怖手法曝,這一族群最容易上當

刷個短影音被掏光積蓄!IG、FB詐騙恐怖手法曝,這一族群最容易上當

詐騙猖獗!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經濟組專員林承緯表示,今年上半年北市網路詐欺案件高達4,195件,其中Facebook就逾千件、佔近三成,常見的是從短影音或廣告開始接觸受害者,一步步掏空積蓄。

文章目錄

「恭喜你!成為第1000位幸運兒,點擊即可抽大獎!」、「投資三天就能翻倍獲利!」你是不是也曾心動過這些熟悉的短影音廣告?要小心可能是詐騙 集團設下的陷阱。 

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經濟組專員林承緯揭露,今年上半年北市網路詐欺案件高達4,195件,占所有詐欺案的42.6%,其中Facebook就逾千件、佔近三成,從短影音或廣告開始接觸受害者,接著一步步引導加入LINE群組,最後以「假投資」、「假中獎」或「假求職」為名掏光受害者的積蓄。

40-49歲最容易上當! 小心FB廣告藏陷阱 

林承緯分析,Facebook詐騙案件的主要受害族群為40至49歲,其次為30至39歲,甚至連18至23歲年輕人也頻頻受害。這些詐騙往往結合人性弱點,例如追求高報酬、渴望撿便宜或找輕鬆工作,讓民眾一步步落入陷阱,更揭露以下幾種常見詐騙陷阱: 

詐騙陷阱1、假投資:標榜高獲利、穩賺不賠 

最常見的手法是以短時間內翻倍獲利、零風險投資為噱頭,誘使民眾加入群組,並引導使用假冒的投資APP。 

一名60多歲家管在Facebook看到投資廣告,被假學員熱情分享「成功經驗」打動,最後依照指示投資,初期帳面獲利數字不斷上升,但當她嘗試提領時卻遭推託,甚至被要求繳交額外費用,最終損失慘重。 

詐騙陷阱2、假中獎與免費贈品 

「你是第XXX位幸運用戶」、「免費送手機/禮券」、「結束營業大放送」吸引點擊;通常要求填寫表單提供姓名、電話、身分證、信用卡等個資。 

24歲女服務員在Instagram抽中「筆電」被要求加LINE領獎,對方以「反洗錢流程」為由,開啟LINE視訊,要求她登入網路銀行畫面給對方看,並先繳清一筆稅金才能領獎,讓她誤以為合法,最後轉帳後人就消失。 

詐騙陷阱3、假求職:高薪輕鬆工作變陷阱 

利用「高薪、免經驗、工作輕鬆」等話術,實際上可能要求先繳保證金、提供存摺、金融卡,帳戶資料可能遭騙取作為人頭帳戶,甚至誘騙去當詐騙車手。 

一名44歲女性在Instagram看到「家庭代工」徵人廣告,對方聲稱提供帳戶資料,只要提供帳戶資料,就能幫忙節稅,還能領取政府補貼,於是她依指示將提款卡寄出,結果帳戶被列為警示戶,才發現遭利用成詐騙工具。 

詐騙陷阱4、假簡訊/Email:偽裝官方網站盜刷信用卡 

詐騙會冒充公家機關、銀行、電商、快遞公司,發送「帳單未繳、異常」、「包裹無法派送」、「帳戶需驗證」等訊息,附上看似正常但其實是假網址,引你輸入信用卡資料。 

現實生活中曾有一名33歲男業務收到冒充監理機關的E-mail,誤信連結進入繳罰單網站,還輸入了信用卡交易資訊及OTP認證碼,隨後帳戶被盜刷,損失慘重。 

熟齡族留意 別存撿便宜心態 

林承緯提醒,熟齡族因對網路環境不熟悉,如若又抱持「賺外快」或「撿便宜」心態,很容易被詐騙集團鎖定,隨著詐騙手法持續翻新,短影音平台與社群廣告已成新興詐騙溫床,民眾若有疑慮,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查證,以免成為下一位受害者。



👌本文由【橘世代】授權
 文/刷個短影音被掏光積蓄!IG、FB詐騙恐怖手法曝,這一族群最容易上當
 更多文章請見 橘世代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2025最新「詐騙手法」公開!抽獎、網購、投資都中招 一篇教你避雷
接一通電話,被騙走98%退休金!金融業退休員工嘆:詐騙手法太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