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城堡驚險意外!三歲童被夾入充氣城堡整個人失蹤!媽媽心驚:為什麼遊具安全有漏洞?
台北市兒童新樂園充氣城堡遊具驚傳安全漏洞!一名三歲小孩在遊戲過程中,因城堡底部破洞,整個人被夾進氣球圓柱內消失。
雖然媽媽就在旁邊陪同,卻因高度差而沒發現孩子消失了幾秒鐘,直到姐姐察覺異常趕緊呼喚,才成功把孩子救出。媽媽心有餘悸直言:「即使只有幾秒鐘,也嚇壞了。」呼籲氣墊遊具營運前須嚴格檢測,如果有破損絕對不能繼續開放。
意外過程:孩子突然消失
(讀者提供的影像中,孩子整個跌落消失在城堡底下)
事發當時,這名三歲小孩與其他小朋友正在氣墊城堡內遊玩,卻突然踩到一個破裂缺口,瞬間整個人跌入,並被氣墊的圓柱夾住,整個人埋在下面難以呼吸。
由於充氣城堡外觀仍看似完整,加上充氣城堡圍欄高度不低,站在一旁陪同的媽媽一開始並未察覺,孩子就這樣消失在視線之中。
姐姐機警呼喊,媽媽急救援
孩子掉落被夾在圓柱中動彈不得,幸好同行的五歲姐姐敏銳發現情況不對,立刻跑來呼喊媽媽。媽媽聽見後衝上前查看,才驚覺孩子竟然不見蹤影,趕緊俯身伸手,將孩子從圓柱下方拉了出來。雖然孩子並無大礙,但媽媽事後仍心有餘悸地說:「我明明就在旁邊,卻看不到他掉下去,真的嚇壞了。」
充氣城堡4大危險類型
一般來說,充氣遊具在架設時必須至少有六個以上固定錨點,並且使用能承受高壓的高品質繩索,確保設施穩固不移位。此外,氣墊材質若有破損或縫隙,極易形成危險暗袋,必須立即停用並修復。呼籲廠商與場地方,在開放使用之前,務必逐項檢查錨點、繩索與氣墊完整度,並持續進行巡查維護,才能避免憾事發生,確保孩子安全。
這起氣球城堡事件並非單一案例。之前靖娟基金會就曾實際抽檢了23個活動場域,發現充氣遊具普遍存在以下四大危險類型:
無固定型:設備僅隨意綁在樹上,甚至直接放地面,易遭風吹翻覆。
無防護型:入口或四周缺乏防護墊,或防護墊與設備脫開,孩子可能跌落撞傷。
無管理型:現場無專人管理、也未限制人數,孩子互相推擠踩踏,危險加劇。
充氣不足型:鼓風機缺乏防護,若受損導致氣壓不足,設備可能塌陷,孩子恐被布料掩蓋窒息或骨折。
根據靖娟基金會公布的《兒童安全指標調查報告》,全國有 7.6%的家長對遊戲安全顯露擔憂,希望政府能立法管理,並定期抽檢遊戲設備,以保障孩子安全。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建議充氣遊具安全五步驟
-
設備有固定
充氣遊具應設有至少六個固定點,利用地樁打入地面,或搭配繩索、沙包進行加強固定,避免被風吹翻或移位。 -
入口有防護
設備的敞開側或入口處,應鋪設防護墊,避免孩子在進出時跌倒或撞傷。 -
人數有管控
現場需有人員管理,控制單次進入人數,例如限制 15 人,以避免孩子過度推擠或踩踏。 -
充氣有足夠
設備必須充氣充足,保持穩定支撐,不可出現塌陷情況,以防跌倒或窒息意外。 -
有工作人員
場地必須配置設備操作人員與服務人員,隨時巡查維護,並協助保護兒童安全。每一次的氣球城堡事故,背後都是家長心中揮之不去的驚嚇與孩子身體可能的傷痕。遊戲應該是孩子最單純的快樂時光,而不是暗藏風險的陷阱。無論是場地方、廠商還是主管機關,都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順位,從設施檢查、現場管理到制度規範,逐步建立完整的防護網。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奔跑、跳躍與歡笑中真正放心,家長也能安心陪伴,而不是帶著不安與後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