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一位瑞士媽媽把耗腦家事交給 AI 減下 79% 心智負荷量!擬定菜單、購物、作息、遊戲…她這樣對AI下指令

一位瑞士媽媽把耗腦家事交給 AI 減下 79% 心智負荷量!擬定菜單、購物、作息、遊戲…她這樣對AI下指令

身為職場媽媽,Lilian白天在蘇黎世忙著客戶簡報,回家又要面對3歲女兒和14歲兒子的日常,其實光要規劃菜單、設想遊戲,就讓她心智負荷爆表了!直到她開始用ChatGPT,把菜單規劃、採買清單、出門流程、親子遊戲與睡眠應對都交給AI輔助,才真正減輕腦力,終於能花更多時間專注在最重要的擁抱與陪伴!

文章目錄

大多數媽媽不需要智慧手錶就知道自己的壓力值——育兒的「心智負荷」本身就是一台永不熄火的壓力計。腦中清單永遠列不完:今天誰有足球練習?晚餐要吃什麼?那張同意書我簽了嗎?這些工作看不見、做不完,卻總是落在你身上。

但一位住在瑞士、同時是企業品牌策略顧問的 Lilian,竟然靠AI找到了解方。

這位媽媽用 AI 從菜單規劃到「防崩潰」的早晨流程全包辦,把腦力留給她最愛的育兒時光:和孩子在一起。過程中,她也整理出任何爸媽都能上手、有效減輕心智負荷的做法。她的體感感受心智負荷竟然減輕了 79%

她是一個很會用 AI 的超級媽媽

AI

Lilian 住在蘇黎世,白天在客戶會議與簡報之間穿梭,回家又要面對 3 歲女兒和 14 歲兒子的日常。她常在通勤路上同步盤算行程與家務,無形中,心智負荷居高不下。

今年她開始用 ChatGPT,並且很快發現——AI 不只救工作,更能把家裡那些重複又耗腦的後勤收拾好!她一開始只是排菜單、找親子遊戲,後來她把家裡的節奏、飲食限制、孩子喜好、作息時間寫成一份「家庭說明」,讓 AI 先理解「我們家怎麼過日子」再回建議。

答案不夠貼近?補資料、再微調,慢慢長出一個像她一樣思考的客製助理。

不過助理終歸是助理,她也緊抓住這原則:AI 是輔助,不是取代。她有了更多時間,花在經營一個家最重要的地方:擁抱、耐心、與愛的連結。

5育兒 AI 指令推薦:擬菜單、購物清單、遊戲點子....

AI

Lilian 的待辦永遠跑不完,光是「每天吃什麼」就足以消磨心力。她的解法很務實:把五個最傷腦的日常交給 AI 先過一輪,不靠艱澀技術,只要把需求講清楚,就能換回「當天就能執行的下一步」。

1.菜單規劃:告別 5 點的「今晚吃什麼」恐慌

Lilian 的做法

  • 先定「家庭飲食骨架」:每餐 1 份蛋白+1 份全穀主食+2 種蔬菜。

  • 週末請 AI 生出 7 天晚餐表,附上提前備料建議(週日切洗、醃肉、燉一鍋分裝冷凍)。

  • 平日照表拿料,30 分鐘內上桌。

為什麼好用

  • 少了臨時決定,不再邊打開冰箱邊抓頭。

  • 孩子更買單,AI 常丟出爸媽沒想到但口味相近的組合。

  • 精準採買,省時又省錢,剩料更少。

加分點:讓孩子參與

  • 做一份「王牌菜單 Top 10」固定輪替,偶爾插播新菜。

  • 每週邀孩子一起「下指令」,參與感提升,吃飯更順利。

2.採買清單:照動線分組,一趟逛完不繞路

Lilian 的做法

  • 把一週菜單丟給 AI,請它依賣場動線分:生鮮蔬果/蛋白/乳品蛋/乾貨穀物/調味品/冷凍/日用品。

  • 每項加上建議量與保存方式(常溫/冷藏/冷凍),外加「週三小補」名單(葉菜、水果、鮮奶)。

為什麼好用

  • 照清單走一圈,不再來回折返。

  • 預算好控管,AI 會附上平價替代。

  • 量詞一致(顆/把/份/克),一看就知道買多少。

加分點:缺貨怎麼辦?

  • 先設定 AI 的角色:「台灣家庭採買&菜單助理」。

  • 輸入家裡人數、過敏禁忌、預算、烹調時間、孩子偏好。

  • 設立原則:以味道優先(如日式/番茄/咖哩/奶香)→ 烹調法固定(燉/清蒸/快炒)→ 口感等價替代(四季豆⇄玉米筍,豆腐⇄魚片)。

3.每日出門流程:課表+AI 排程,爸媽不用再燒腦

Lilian 的做法

  • 輸入孩子課表(例:週二體育課、週三美術課)。

  • AI 每晚 8 點自動生成「明日書包清單」,爸媽和孩子只要對清單就好。

  • AI 根據課表+天氣,建議隔日衣物,減少早晨「衣服戰爭」。

  • 有外課(鋼琴、舞蹈、游泳),AI 自動生成提醒,避免遺漏用品。

為什麼好用

  • 書包、衣服、外課用品一目了然。

  • 減少遲到、忘帶東西的衝突。

  • 孩子也能自己勾選清單,培養自理力。

4.獨立遊戲:3-2-1 箱,讓孩子玩到不需要3C

玩具

Lilian 的做法

  • 準備「3-2-1 箱」:3 種材料(膠帶、貼紙、積木/紙箱)、2 個容器(分類盤+收納盒)、1 張任務卡(主題指令)。

  • 每天 30 分鐘,前 5 分鐘爸媽示範,後面交給孩子自己玩。

為什麼好用

  • 材料少、可重複、好收拾,爸媽才有動力天天準備。

  • 任務卡引導不指揮,孩子有發揮空間。

  • 每天像換節目,持續有新鮮感。

加分點:讓孩子共創

  • 週末一起整理「3-2-1 箱」,讓孩子下指令(恐龍/廚房/超市…)決定下週主題。

5.睡眠難題:AI 根據月齡+數據給建議

Lilian 的做法

  • 輸入孩子月齡,AI 自動調整應對,例如:0–3 個月:多半是餓了 → 檢查餵奶、換尿布;4–6 個月:開始固定睡眠流程 → 建立一致晚安信號;7–12 個月:分離焦慮 → 建議縮短抱哄,改為口語安撫+逐步退場⋯⋯

  • 根據數據回饋,AI 提出調整:

    如果夜醒次數減少 → 延續原策略(保持睡前流程、固定入睡時間、安靜環境);夜醒惡化或哭鬧過久 → 建議檢查生病或長牙,減少抱起次數,改床邊安撫,必要時提示就醫。

為什麼好用

  • 依年齡、情境有差異化建議,不必爸媽全靠經驗。

  • 持續追蹤數據,爸媽能看到「進步或需要就醫」的依據。

  • 減少臨場焦慮,給爸媽一張「夜醒應對地圖」。

這 5 個指令密技,看似簡單,其實就是把最耗腦的家務「外包」給 AI:它負責生成步驟、清單、策略,爸媽只要照表操課,還能把省下的腦力,留給孩子的擁抱和笑容。

AI家事助手,幫忙後勤

AI

對 Lilian 來說,ChatGPT提供一個不帶評價的空間,幫她在壓力時刻回到中心。對承擔大量情緒與心智勞務的媽媽而言,這種「情緒減壓」才是長久之道。

在 Lilian 的案例裡,AI 幫忙的不是單一任務,而是整體流程。她自己做了一個小記錄:

  • 菜單&採買:原本每天要花 20 分鐘決定+每週 2 小時採買 → 現在提前週末一次規劃+AI 分類清單,省下約 70% 時間

  • 出門流程:原本每天早上要提醒孩子書包物件、衣物搭配 → 改由 AI 根據課表生成清單,遺漏率從「每週 3 次忘帶東西」降到「幾乎為零」。

  • 親子遊戲&睡眠策略:原本要自己找點子、當下想對策 → 現在只要輸入「3–2–1 箱」或孩子月齡,AI 馬上給方案,臨場腦力負荷下降約 90%

她估算:每天平均減少至少 1.5–2 小時的思考+決策時間,再加上臨場情緒處理更快,整體心智負荷體感減輕近 79%

這個數字不是絕對科學,而是她自己的「時間日誌+情境紀錄」統計。換句話說,AI 不是幫她多做一件事,而是讓她少想一百件瑣事。

把 AI 納入日常,從餐食安排到行為策略,讓工具處理流程,自己專心在與小孩互動。這不只是為了撐過每一天,而是為了用「更從容」的方式陪孩子長大。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科技人爸爸的「AI育兒術」!他如何用AI傾聽孩子的心?
6個AI遊戲推薦!爸媽一起陪玩,讓寶貝創造力與開發力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