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momself> 媽媽們的內耗能量該如何轉換?公視《換邊發球》攜手影后柯佳嬿與作家陳雪對談探討我們的內耗常態

媽媽們的內耗能量該如何轉換?公視《換邊發球》攜手影后柯佳嬿與作家陳雪對談探討我們的內耗常態

媽媽們的內耗多半是什麼呢?過度內耗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別人造成的?內耗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消耗我們的心靈能量。公視網路節目《換邊發球》本集邀請影后柯佳嬿與知名作家陳雪聊聊所有人都為之共鳴的「內耗」。

文章目錄

最新一集邀請柯佳嬿與暢銷作家陳雪對談,暢聊彼此對於「內耗」的經驗與看法。柯佳嬿分享曾經自我懷疑與否定自己,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調適好心態,排解方式就是與親近的朋友交談、轉換心情。陳雪也以自己寫作的歷程來舉例,從純文學改為嘗試懸疑小說,面對寫作風格轉變的時候,最容易出現自我掙扎、內耗的情況出現。來聽聽這集節目的兩位來賓如何處理自己的內耗,當今需兼顧多個角色的媽媽們又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呢?

啟發家長與青少年的網路節目《換邊發球》

《換邊發球》是公視推出的一檔談話型節目,最大的特色在於「角色互換」的訪談設計。節目中不僅主持人會提問,受訪者也能反過來提出問題,讓訪談雙方在平等的狀態下交流,激盪出更真實而多層次的對話。這種形式打破了傳統單向訪談的限制,讓嘉賓不只是被動回答,而能參與對話的主導。節目因此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交流,觀眾也能看到受訪者與主持人不同面向的思維碰撞。公視期望藉由這樣的設計,讓觀眾不只是「聽故事」,而是跟著一起思考,甚至在雙方的對話中找到與自身生命經驗的共鳴。

你我都在思考的課題 節目深度頗析

節目所選的議題多與日常生活與社會心理相關,內容兼具深度與共鳴。舉例來說,有嘉賓討論過外貌焦慮與社群壓力,揭露當代人因比較而產生的自我懷疑;也有探討「內耗」如何影響人生選擇,並分享應對心境的轉折。此外,節目還會觸及成長經驗、價值觀差異、面對批評的態度等面向。這些主題並非單純娛樂性的話題,而是關於自我認同、人際關係及心理狀態的探討,既能引發觀眾思考,也能讓觀眾在故事裡找到自己影子的映照。透過雙向對談方式,議題更顯立體,讓每一次對話不只停留於表面,而能延伸出更多關於現實的深層討論。

同時身兼母職與多個角色,怎麼不內耗?

柯佳嬿分享,自2005年出道至今已20年,柯佳嬿代表作包括《想見你》、《童話故事下集》等,提到人生中最容易感到內耗的時期,即是剛出道沒多久的時候,面對網路上來自四方各界的評價,坦言心情上受到相當大的打擊,也不免會開始自我懷疑與否定自己。柯佳嬿近年學到面對排解壓力與他人評價對自己心態調整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喜歡自己,擁抱自己的所有面向,不用一味否定被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就會慢慢喜歡上自己。她表示:「比如說,我很容易聽到別人覺得我不夠活潑,曾經有試過要改變,但是當我嘗試這麼做時,其實自己並不開心。後來開始學著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前面,我就覺得,「沒關係,那就這樣吧」。

對應當今擁有母職角色的媽媽們,其實在社會上還同時扮演著許多重要且複雜的角色,常常只能把「真正的自己」放在最後的順位,對於鋪天蓋地他人對於媽媽們「如何才是個好媽媽」的列調式規則多半感到強烈的內耗,過程從焦慮再到無力,除了吸收並聆聽外界的建議外,要怎麼聆聽自己真正的內心聲音?這個聲音是否符合社會期待?這個聲音又是否有對錯好壞之分?以上這些問題總是每日盤旋在媽媽們的日常中,直到內耗成為習慣。

「適當的焦慮沒有不好,重點是這個內耗帶給你什麼」

節目中提到,身處在社群時代,該如何學會不與他人比較?柯佳嬿分享他知足心法,而陳雪則以另一個思路轉則作為分享,「其實內耗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存在,我覺得有一種好的內耗,是階段性、是有所作為的;適當的焦慮沒有不好,重點是這個內耗帶給你什麼。」

節目播出方式與時間資訊

《換邊發球》主要透過數位平台播出,觀眾可在公視+線上平台收看,也會在 YouTube「誰來晚餐」與「公視主題之夜SHOW」頻道上架。近期的集數在晚上九點於網路首播,讓有興趣的觀眾能在固定時間收看新鮮內容。同時,公視也可能依不同企劃安排在主頻道或特定單元中播出,增加不同平台的曝光。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女兒罹患白血病,全職爸爸全力陪伴,只願給孩子平凡父愛!

最能嫁的動漫好男人就是蠟筆小新的爸爸「野原廣志」!6句超man台詞:「看到家人的笑容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