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治療上千位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少孩子同時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該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近日分享,他在治療一名小朋友住院手術時,抽血檢查結果讓人震驚。孩子的血糖過高,糖化血色素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肝功能指數異常,甚至合併脂肪肝。這提醒醫師們,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孩童,問題不僅止於睡眠,還可能伴隨嚴重的代謝異常。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孩童,體重過重是隱藏危機
蔡明劭回顧多年臨床經驗,指出許多小兒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除了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大,體重過重也是常見的共病因子。他強調,體重控制在兒童健康中扮演關鍵角色,若忽視飲食習慣,後果恐怕不容小覷。
不良飲食習慣釀成大患
進一步了解後發現,該名小朋友的日常飲食充滿炸雞、薯條、甜點與含糖飲料,長期下來導致代謝異常。醫師立即聯合兒科與新陳代謝科介入治療,並與家長合作推動「家中零食、甜品歸零計畫」。短短兩週內,孩子體重下降,精神與活力也明顯恢復。
延伸閱讀:長輩常講「先養胖再長高」是真的嗎 ? 研究顯示 : 肥胖兒童會超前發育,提早進入青春期,日後恐怕會變得矮矮胖胖
含糖飲料要懂得節制
回診時,小朋友坦言,雖然在家能忍住不吃甜食,但看到學校販賣機的甜飲料仍難以抗拒。蔡明劭提醒,含糖飲料並非完全禁止,而是要控制頻率與量。他以自身為例,家人規定每週僅能喝一次含糖飲料,平時則以多喝水、走路與運動維持健康。
打呼不只是小事
蔡明劭最後強調,孩子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並不只是「睡不好」的表現,背後可能潛藏肥胖、糖尿病與脂肪肝等危機。唯有及早發現、正確治療,再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才能真正守護孩子的健康未來。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睡眠相關呼吸障礙。最典型的情況是:人在睡眠中,上呼吸道因為鬆弛、塌陷或受阻,導致呼吸反覆暫停或變淺。這些「呼吸中斷」通常會持續數秒到十幾秒,然後因為缺氧或二氧化碳堆積,身體會驚醒片刻,重新打通呼吸道,再繼續睡。
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
-
睡覺打鼾很大聲,甚至會突然安靜下來(呼吸暫停)
-
睡眠中翻來覆去、不安穩
-
白天容易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
可能合併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異常(在成人常見)
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表現
小孩和大人不同,白天未必會嗜睡,反而可能表現為:
-
打鼾聲明顯且持續
-
睡眠中呼吸不規則,甚至出現「喘一口氣」的狀況
-
夜間盜汗、翻身頻繁
-
白天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表現下降
-
成長遲緩或體重增加不良
如果長期沒有治療,兒童可能出現發育與學習遲緩、行為問題(過動或情緒不穩定)、心肺功能受影響、臉型可能發生變化(「腺樣體臉」:張口呼吸、臉部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