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家長注意》肺炎鏈球菌易侵犯幼兒!想預防,疫苗價數越多越好?醫師破解迷思:恐出現免疫空窗期

家長注意》肺炎鏈球菌易侵犯幼兒!想預防,疫苗價數越多越好?醫師破解迷思:恐出現免疫空窗期

目前台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劃為:2個月、4個月、12至15個月各接種一劑PCV13。但由於1歲前兩劑間隔過長,醫界建議6個月時可自費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降低感染風險。

文章目錄

隨著9月開學季到來,群聚活動容易使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升高。其中以「血清型3」為大家林口長庚邱政洵副院長呼籲,幼童家長應把握出生後6個月關鍵時刻,追加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強化保護。

兒童健康殺手!肺炎鏈球菌易突破疫苗保護力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COVID-19疫情後,全球醫界將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肺炎鏈球菌並列「F4」呼吸道病原。其中,肺炎鏈球菌是唯一的細菌,也是兒童健康的最重大威脅之一。台灣自2015年實施新生兒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後,嬰幼兒感染人數雖明顯下降,但5歲以下幼兒與高齡長者仍是高風險族群,且突破疫苗保護力、造成「突破性感染」的比例不低,提醒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逾8成兒童突破性感染,「血清型3」居冠

本土研究指出2015年至2019年間,在研究當中18歲以下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約84%為突破性感染,其中血清型3、19A、19F位居前三名。且進一步發現,大部分突破性感染發生於2至7歲幼童,可見學齡前兒童發生突破性感染機率逾八成。因2至7歲幼童距離最後一劑公費疫苗已有1至5年,抗體濃度隨時間下降導致防護缺口。

PCV13(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對多數型別有八至九成保護力,但對血清型3的保護力僅三至五成,由於血清型3莢膜特別厚,如同「金鐘罩」,能躲避免疫系統攻擊,需要更高濃度抗體才能有效預防。因此,全球接種10年來,血清型3不僅突破性感染比例高,重症與致死風險也更高。

抗體消退、血清型3難防怎麼辦?兒科權威曝疫苗策略

面對血清型3與抗體消退的雙重威脅,家長該如何為孩子建立更完整的防護?邱政洵表示,目前台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劃為:2個月、4個月、12至15個月各接種一劑PCV13。但由於1歲前兩劑間隔過長,醫界建議6個月時可自費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降低感染風險。此外本土研究及國內流行病學報告均顯示,2至5歲是國內幼童感染高峰期,若2歲前未完成4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考慮自費補強,重建健康防線。

 



▲目前台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劃為2、4、12-15個月各接種一劑,醫師建議可於6個月時自費追加一劑,降低感染風險。

除了13價、15價疫苗外,目前也有更多價數的20價疫苗,究竟應如何選擇令不少家長感到迷惘。有其他專家指出,幼兒疫苗不是「數大便是美」有臨床數據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越多價數可能會降低嬰兒對疫苗的抗體表現,反而可能讓幼兒在一歲以前出現免疫空窗期。

邱政洵表示,選擇疫苗時不應只考量價數,臨床研究也顯示,不同疫苗針對各血清型別可誘發的抗體反應仍有所差異,建議家長們在選擇時,可將疫苗針對血清型3等高危險型別的保護力也納入考慮標準。

把握開學前,共同鞏固免疫防線

邱政洵提醒,防疫並非個人責任,當群體中有足夠比例的人接種疫苗,就能形成「群體免疫」、降低感染破口。家長應正確認識疫苗,不要因擔心副作用而不接種。勤洗手、戴口罩、均衡營養仍是日常預防基礎,然接種疫苗是建立保護力的關鍵。他呼籲,開學前家長應主動檢視孩子的接種紀錄,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追加劑或自費接種,及早補齊防護缺口,守護孩子與家庭的健康。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
 文/
家長注意》肺炎鏈球菌易侵犯幼兒!想預防,疫苗價數越多越好?醫師破解迷思:恐出現免疫空窗期
 更多文章請見 良醫健康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肺炎連八年高居十大死因第3!醫籲65歲以上及6類高風險群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流感&細菌型肺炎疫情席捲而來!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最毒...大人小孩肺鏈疫苗怎麼選?專家呼籲「疫苗這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