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腸」見輕度腹瀉、腹痛和便祕,怎麼辦?補充藥品級益生菌改善「腸」事,成為腸道良好菌相最佳「益」友
孩子的生理運作就像一部需要細心呵護的新車,以順利度過磨合期!特別是在消化道,因為消化系統和腸道菌相都還在發育和建立,就像新車的引擎需要時間來適應不同的路況。因此,這段時間容易出現脹氣、輕微腹瀉或便祕等問題,可說是「磨合期」的「腸」事。
以均衡的營養度過「磨合期」
在新車的磨合期中,需要高品質的汽油和機油以發揮最佳性能。同樣地,孩子需要均衡的營養來支持身體發展,也就是要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健康的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就像是提供給身體的「燃料」和「潤滑油」,確保各個器官和系統都能正常運作。
如果孩子未能從適量的飲食攝取均衡的養分,不僅影響生長發育,也將對消化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衍生腹脹、便祕、腹瀉等問題,例如:便祕是少吃纖維食物與喝水少所致,甜食吃太多則容易脹氣或拉肚子,這些症狀將讓孩子沒有食欲,使得營養攝取不均衡的問題更加嚴重,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
因此,從小幫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從中攝取均衡養分,是磨合期的首要大事!
過渡期以特殊做法幫助孩子建立吃正餐的模式
關於孩子的飲食習慣,最讓大人煩心的莫過於滿1歲幼兒仍未能順利從以奶類為主食的模式,切換到以一般食物為主餐的模式,但繼續喝奶,勢必無法讓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也會影響咀嚼吞嚥的能力發展;可是不以奶類補充,問題似乎更麻煩!
當然,過渡時期有過渡時期的做法,建議父母對於1歲以上幼兒,依然可維持一天吃五次奶的習慣,早晚各一次的奶量為180 c.c.,白天的的3次奶量,每次各減少15c.c.,而是用多吃一口飯代替,以一週的時間訓練每次少15c.c.的奶量,到下一週時,再練習少喝15c.c.,改為吃兩口飯代替少掉的30 c.c.,逐步減少奶量並累積飯量,用180c.c.除以15c.c.等於12週,也就是請父母耐心花上數週的時間,慢慢減少喝奶的量與次數,總是能讓孩子白天喝3次奶的習慣消失,改為吃正餐搭配點心的飲食模式。
孩子偏挑食易影響腸道菌叢生態
由於維護腸道健康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多元食物均衡攝取營養,才能讓腸道維持正常運作,並處於好菌多、壞菌少的菌叢生態。只是孩子才剛建立吃正餐搭配點心的飲食模式,很難沒有偏挑食的問題。
一旦孩子有偏食、不愛吃蔬菜水果,缺乏膳食纖維,會讓好菌沒有足夠的營養而繁殖使得數量減少,進而導致壞菌掌握了主場優勢!當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不只脹氣、腹瀉與便祕的問題將不時發生,同時,當食物無法好好消化,自然也不會讓營養吸收有好的效率,影響所及,就是無力阻擋有害的病菌、毒素與過敏原進入人體,對健康的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避免因為偏挑食而有營養攝取不均衡的狀況,為健康帶來莫大的隱憂,提醒父母,必須以最大的耐心與智慧,引導孩子願意嘗試新食物,一步步增加食物的種類,唯有透過多樣性的食物,才能提供多種營養素,以達到均衡飲食的目標。
選擇藥品級益生菌.從核可適應症掌握效用
當然,也能藉由補充益生菌,輔助腸道維持好菌多、壞菌少的菌叢生態。大家都知道不同的益生菌株各自有其功效,要改善狀況並發揮效用,必須吃到某一株才有效,只是怎麼知道要選哪一株才有效呢?建議想要讓孩子補充益生菌的父母,應先諮詢兒科醫師,由醫師依據個人狀況評估使用適合的菌株產品。
事實上,益生菌不只是民眾自行購買的保健品,有時也會出現在臨床醫師所開立的藥物中,做為搭配藥物的好幫手!不過,要能進入醫院成為常備藥品,也不是簡單的事!
首先,必須有衛生福利部的核准字號!以含有Lcr35專利活菌的益生菌為例,經衛福部核准,於國內外各項臨床檢驗報告、醫學期刊,均證實對於腸道疾病與免疫力之助益,核可適應症為緩解輕度腹瀉、腹痛及便祕、整腸(調整排便)、軟便,為不含藥物的藥品等級益生菌。憑藉這些資訊,才能通過醫院的審核,成為醫院的常備藥品。
層層審核的關卡、清楚標示的適應症,如同為品質與效用做了最有力的背書!在養成孩子均衡飲食習慣的路上,就讓藥品級的益生菌成為最佳「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