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微塑膠污染全球關注!專家曝新研究這樣喝水「塑膠微粒少90%」!

微塑膠污染全球關注!專家曝新研究這樣喝水「塑膠微粒少90%」!

微塑膠汙染飲用水已成全球議題,研究發現瓶裝水與自來水皆含有大量微塑膠,甚至能進入血液、胎盤與大腦,導致氧化壓力、慢性發炎、腸道菌相失衡,並與癌變、心血管疾病及免疫力下降相關。部分微塑膠還帶有內分泌干擾物質,影響生殖健康。專家建議日常透過「煮開水」即可顯著去除九成以上微塑膠,尤其硬水地區效果更佳,是最簡單也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文章目錄

食安專家楊世煒在臉書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指出,飲用水受微塑膠污染已成全球關注議題。研究顯示,一瓶500毫升瓶裝水可能含有多達10萬顆微塑膠顆粒,其中許多為奈米級。自來水在多國檢測中也發現含有微塑膠,因此已有先進國家立法要求監測其濃度。值得注意的是,亞洲與非洲地區的自來水攝入情況最為嚴重。

微塑膠

微塑膠進入人體的途徑

科學證據顯示,微塑膠能穿越腸胃道進入血液循環,並流向各種器官。近期研究已在血液、胎盤、母乳、肺部、大腦與精液中檢測到微塑膠,凸顯其滲透能力與廣泛影響。

微塑膠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

研究指出,微塑膠會造成氧化壓力、基因毒性、慢性發炎、細胞壞死與凋亡,進而導致組織受損、纖維化甚至癌變,也會改變腸道菌相。進一步風險包括:

內分泌干擾

部分塑膠中含有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等化學物質,可能影響荷爾蒙平衡與生殖健康。

心血管疾病風險

最新研究顯示,血管中沉積的微塑膠與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生率增加有關。

免疫系統影響

長期暴露恐削弱免疫功能,使身體更易感染或產生慢性疾病。

微塑膠

延伸閱讀:拒絕吃進微塑膠,最需要注意的5種日常用品!茶包、塑膠砧板上榜

如何自我保護

楊世煒指出,只需將水煮沸即可大幅降低水中微塑膠含量。研究證實,煮沸再放涼或過濾,最多可去除90%的微塑膠。

微塑膠

台灣因水質硬度高,去除效率更佳。原理在於加熱過程會形成碳酸鈣結晶,沉澱時將微塑膠一併帶下,成為鍋底白色水垢。透過過濾或單純倒掉鍋底沉積,即能有效減少攝入。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丟掉毒玩具還有「兒童毒拖鞋」!陸製PVC拖鞋增塑劑超標365倍,有致癌、性早熟風險

研究:嬰兒每天吞下逾百萬個塑膠微粒,當心用奶瓶泡奶,水溫越高、搖動奶瓶也會增加塑膠微粒的釋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