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好爸爸俱樂部> 好爸爸俱樂部> 數據解密職場爸爸五大樣貌!從經濟壓力到親職焦慮,爸爸心裡苦爸爸不說

數據解密職場爸爸五大樣貌!從經濟壓力到親職焦慮,爸爸心裡苦爸爸不說

八八節,你為爸爸準備了什麼?一頓飯、一句感謝,或許都不及真正看見他的辛苦。根據yes123最新調查,職場爸爸承受的不只是經濟壓力,還有健康、教養與未來焦慮。我們歸納出五大類爸爸樣貌,帶你認識這些藏在沉默背後的爸爸心內話。

文章目錄

八八節將至,很多人會在這一天為爸爸準備禮物與大餐,但有多少人真正看見爸爸們的日常?根據 yes123 求職網 最新調查,職場爸爸的壓力,不只是工作忙、收入停滯,更延伸到親子關係、健康狀況,甚至對未來的焦慮感。

我們依據調查結果,歸納出五大類爸爸現況輪廓,帶你看見那些藏在笑容背後的故事。

一、經濟壓力型:單肩扛家計、凍薪多年

爸爸

對許多爸爸來說,養家是責任,但也是一份沉重的長期負荷。調查顯示,有 39.9% 的職場爸爸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另一半沒有固定收入;即使是雙薪家庭,也有 25.6% 爸爸需要負擔超過一半家計。

更殘酷的是,加薪已經成為奢望——平均 5.1 年沒加薪,創下十二年新高;16.1% 的人甚至十年沒調薪。這些數字背後,是通膨、物價與貸款壓力的日積月累。

爸爸心內話:對爸爸而言,「經濟壓力型」不只是一份數字的負擔,還影響他們在家庭中的自我價值感。長期收入停滯,也容易讓爸爸對未來失去安全感,進一步壓縮親子互動的心情與時間。

二、時間匱乏型:高工時、低陪伴的日常

爸爸

「我也想多陪孩子,但每天回家時,他們已經睡了。」這是許多爸爸的共同心聲。

調查數據顯示:

  • 每日工時:平均 10.5 小時,25.2% 超過 12 小時
  • 陪伴時間:平日與孩子相處僅 52.2 分鐘,28.2% 幾乎 0 分鐘
  • 家庭晚餐:每週與孩子共進晚餐僅 2.3 天,22.4% 為零天

台灣盛行的加班文化,讓許多爸爸成了「假日才見的家人」。而這種長期的缺席,不只是影響親子感情,也讓孩子失去了觀察爸爸生活樣貌的機會。

爸爸心內話:爸爸需要的不只是「多放假一天」的口號,而是能真正減少無效加班、創造高品質陪伴的制度支持。當爸爸能早點回家、吃到一頓有笑聲的晚餐,對孩子的安全感影響深遠。

三、身心過勞型:疲憊指數創新高、全年沒休息

長期高工時與經濟壓力,讓爸爸們的疲憊已經到達警戒線。

  • 生活疲憊指數:平均 80.7 分,創六年新高
  • 滿分疲憊:20.6% 自評 100 分
  • 休假現況:55.2% 一年沒有一天真正屬於自己的休息日
  • 喘息需求:93.1% 曾想「離家喘息」,平均希望連休 8.5 天,15% 想休滿 16 天

這些數字意味著,爸爸們幾乎沒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情緒或照顧身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慢性疾病、情緒耗竭,甚至親職倦怠。

爸爸心內話:在親職領域,我們常強調媽媽需要「自我時間」,但爸爸同樣如此。若爸爸長期處於過勞狀態,他在家庭中的耐心、參與度與情感表達能力都會下降,對伴侶與孩子都是無形的傷害。

延伸閱讀:三寶爸父親節流下男兒淚:「如果可以,請抱抱、摸摸老公的頭,跟他說我知道你一直都很辛苦,謝謝你,我愛你

四、家庭價值導向型:禮物背後的願望是愛與健康

 

父親節將至,爸爸最期待的禮物前五名是現金、百貨禮券、國內旅遊、出國旅遊與智慧型手機。但若深入看「願望清單」,物質其實不是第一位:

  • 65.5% 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康
  • 60.3% 想真正休息一天
  • 56.2% 盼孩子懂事聽話
  • 54.9% 希望全家感情融洽

然而,當被問到「對自己父親角色的評分」時,爸爸們平均只給 44 分,甚至有 16.3% 給自己 0 分。相比之下,對工作表現的自評平均近 79 分,顯示爸爸在職場上更有成就感,卻對家庭角色感到遺憾。

爸爸心內話:爸爸的自評不及格,不代表他們不努力,而是覺得「做得還不夠」。這反映了台灣父職文化的轉變——爸爸不再只是「經濟來源」,而是真心渴望參與孩子的生活。

五、未來不安型:中年失業焦慮與角色轉換可能

爸爸

92.7% 爸爸擔心中年失業,創 12 年新高。主要原因包括: 

  • 缺乏專業技能(74.7%)
  • 年齡歧視(70.1%)
  • 升遷卡關(55.1%)
  • 擔心公司裁員、倒閉(51.8%)

有趣的是,若另一半能支撐家計,80.6% 爸爸願意當全職主夫,但平均期望「家務月薪」為 5.1 萬元,屬基層主管等級。這顯示爸爸對家庭付出有價值認同,但同時仍需社會肯定與經濟保障。

爸爸心內話:中年失業不只是職涯問題,對家庭安全感與孩子未來規劃都有影響。政府與企業若能提供在職進修、職涯轉型支持,不僅能減少失業焦慮,也能讓爸爸有更多餘裕投入家庭。

爸爸也需要被職場友善對待

從經濟壓力、時間分配,到健康、家庭關係與未來的不確定感,這五種爸爸樣貌,其實說出了很多家庭正在面對的真實處境。爸爸的壓力,從來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一起承擔的結果。

如果我們希望爸爸能在職場上安心打拚、在家庭中自在參與,就該從「員工不只是個人,而是一個家」的角度出發,打造更友善的支持系統:

  • 推動彈性工時與遠距工作制度

  • 確保育嬰留職停薪與育兒補助落實

  • 提供心理健康與家庭支持資源

  • 鼓勵父母共同育兒,讓孩子從小感受到雙親的陪伴

讓爸爸也能有喘息、有選擇、有參與的空間,這應該就是給爸爸、也給全家人最棒的父親節禮物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全球17國爸爸的心聲:「妳」的照顧不是「他」的照顧

【全職爸爸育兒誌】經我一年實測,爸爸比媽媽更適合負責育嬰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