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富小孩養成計畫!媽媽的理財魔法:從保險、帳戶、股票三方面下手就對了

富小孩養成計畫!媽媽的理財魔法:從保險、帳戶、股票三方面下手就對了

身為媽媽的妳,有幫孩子規畫理財甚至投資計畫嗎?還是只是穩穩的領薪水,或是每個月扣除開支後,再將剩下的錢存進銀行裡而已?如果你還是這樣進行存錢的話,那你就必須學會以下三招理財魔法。

文章目錄

錢佔據了人生中多重要的角色,尤其家庭中最重要的規劃就是「理財」,就像理財專家陳重銘提醒說的,人生總世事難料,提前準備準沒錯!

為孩子,開始「理財」


親子理財

想要理財,就要先清楚了解「理財」是什麼。存錢是理財嗎?投資是理財嗎?可以說正確,但又不完全正確的答案,正確的理財觀念是,為未來的支出,找到足夠的資金來支應。

以小孩來說,小孩的未來支出就是理財規劃重要的一環,包括未來的學雜費、補習費、生活費、娛樂費等。而且這些金錢支出,亦與孩子的興趣喜好及未來發展息息相關。

「兒童帳戶」,是親子理財第一步

首先,就幫孩子規劃兒童帳戶吧!大部分的家長總是為孩子張羅東張羅西,陳重銘就提醒爸媽說到,有沒有想過,不妨幫孩子準備「兒童帳戶」?

兒童帳戶開戶選擇不只有郵局,除了一般帳戶外,有些銀行還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兒童帳戶」,開辦一個兒童帳戶,教孩子從小一起學習理財觀念,輕鬆開立一個屬於兒童的帳戶,還有專屬存摺及卡片。而且這樣還有以下3個優點:

1.從小培養理財觀念

讓孩子認識什麼是銀行、什麼是存款以及利息,從小學習管理自己財務,可以讓孩子管理自己的存摺,感受存款與金錢累積增加的感覺。

2.教育資金及資產累積

開立兒童帳戶,除了可以幫孩子存放教育資金之外,這些帳戶通常提供高利率可以隨著時間複利滾存,幫孩子從小累積教育基金。

3.享有節稅優惠

除此之外,兒童帳戶還享有政府的稅制優惠呢,目前的稅制中,每年提撥244萬以內新台幣到孩子名下的帳戶中,是不用額外課徵贈與稅的。

「兒童股票」,是兒童理財的進階版


親子理財

根據臺灣集保結算所統計,截至2024年2月底,12歲以下的開戶人數已達27萬人,而兒童開立帳戶中,有庫存餘額的約20萬人,人均庫存金額超過37萬元。

你的孩子是「兒童股民」嗎?理財觀念普及化,不少家長早就為孩子開立專屬的證券戶,幫孩子以股票等方式積累教育基金。「贏在起跑點」不僅適用於課業,也能套用在理財方面,投資就像一場馬拉松,越早開始,就能越早享受複利的果實。

ETF、個股都熱門

爸媽為孩子存股時也會注意分散投資風險,依據「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準則來說,兒童股民平均持有標的多達10檔。其中前三名由ETF霸榜,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元大台灣50(0050)。

要選市值型,還是高股息?

市值型ETF追蹤的是整個市場的表現,總報酬長期增長空間大;而高股息ETF有定期配息,適合需要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

從這個方向來看,如果孩子年齡較小,或者教育基金的需求是長期,而非中短期的家長,可以為孩子布局市值型ETF,將投資持有的時間拉長,享受複利紅利,即使遇上市場波動也沒有立即的資金需求,不必忍痛賣出;若是已到了接近需要用錢的時間點( 如快上大學、需要較大筆的學費 ),投資高股息ETF可能更適合。

「兒童保險」,建構完善的保障

父母除了全心想幫孩子規劃理財計畫,兒童保單也是不少父母的選擇,尤其父母在規劃兒童保單時,可透過以下孩子成長階段來規劃,逐步建構更完善的保障。

新生兒

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感染的新生兒,當情況較為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診療。因此,醫療險可用來轉嫁就醫、住院的相關花費。

但除了住院及手術費用外,居家療養,或是父母因照護須請假造成的薪資損失等費用,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無法提供的保障。因此,建議選擇可提供填補自費費用支出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外,也能同時加入日額型醫療險,填補照護費用或父母請假時的收入損失。

小學生

面對活動力大增的幼稚園及小學時期的孩子,由於對於周遭環境安全的警覺性不足,遇到意外的機率也相對較高;若孩子已經投保了住院日額型醫療險,及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此階段建議加強傷害險與傷害醫療險的保障。

以傷害醫療險為例,主要是可以填補因意外導致受傷就醫,而產生的門診或住院時的診療費用,例如跌倒受傷或骨折等孩童常見的意外事故。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吳淡如教妳從這3點,讓孩子金錢觀贏在起跑點,父母越隱藏跟錢有關的話題,孩子長大越不會理財
自己就是自己存錢的絆腳石!毫無感覺的小額支出是大忌,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先付錢給自己」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