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哺乳室不是你們的休息室!」真正需要換尿布親餵的媽媽苦等20分鐘,只因情侶在裡面「弄牙套」?

「哺乳室不是你們的休息室!」真正需要換尿布親餵的媽媽苦等20分鐘,只因情侶在裡面「弄牙套」?

媽媽帶嬰外出卻遭「假使用」者霸佔哺乳空間!「吃便當、試鞋子、補妝」⋯⋯哺乳室長年遭誤用濫用的狀況層出不窮。當眾人責問媽媽:為何不帶孩子去哺乳室換尿布、餵奶時,有沒有想到台灣許多公共親子設施都缺乏有效管理呢?

文章目錄

台灣公共哺乳室長期面臨被非育兒需求者佔用的問題,一名媽媽近日在某家具賣場遭遇「等不到哺乳室、門一開卻是情侶在內弄牙套」的離譜情況。台灣哺乳室濫用亂象浮出水面,在社群上也引起媽媽共鳴:「我們只想有個安心餵奶的角落!」

此事掀起許多社群回響,媽媽們分享自身遭遇,直指哺乳室與親子廁所常被誤用、濫用,反讓真正需要的父母無所適從。

「哺乳室不是休息室、不是交誼廳」:當真正需要的媽媽,被鎖在門外

哺乳室

事情發生在台北市某家具賣場。該名媽媽描述,當時女兒急需換尿布與餵奶,但1樓僅有一間哺乳室顯示「使用中」。她敲門確認,有人回應,她以為是其他家長在使用,於是耐心等候。

期間因尿液滲出,媽媽帶孩子先到廁所確認是否有尿布台,卻被清潔人員告知「需使用哺乳室」。約15分鐘後她返回再次敲門,卻無回應,只能繼續等待。

直到近20分鐘後,門終於開啟,走出來的卻是兩位年輕人。當丈夫忍不住詢問「你們在哺乳室幹嘛?有在餵奶嗎?」對方竟回答「在弄牙套」。此事毫無歉意,引起媽媽強烈不滿與社群爆炸式討論。

「吃便當、試鞋子、補妝」:哺乳室長年遭誤用濫用

該串文也引發大量媽媽分享哺乳室被佔用經驗:

  • 有人遇到情侶在裡面用便當盒吃午餐;
  • 有人發現裡面是3~5人坐滿沙發聊天;
  • 有人表示推車排親子廁所半小時,結果走出來的是單身青年;
  • 有媽媽說:「尿布台要用,但清潔人員直接說:沒辦法,因為有人在裡面化妝。」

這些空間原本設計給照顧嬰幼兒的家長使用,卻成了「非指定使用者」的臨時休息室。媽媽們普遍感到挫折與憤怒:「我們只是想要一個可以安心餵奶、換尿布的空間,為什麼總要排隊、等候,甚至還得忍受不相關人士占用?」

哺乳室為何要上鎖?制度規範是必要之惡

哺乳室

在許多討論中,媽媽開始理解為何越來越多哺乳室為什麼需要:

  • 向櫃台登記
  • 門口設有「請通知服務人員」
  • 加裝視訊電鈴或密碼鎖

部分公共場所如高鐵站、台鐵、百貨公司等,已實行鎖門制度。雖曾被部分民眾抱怨「太麻煩」,但經過多起濫用事件,媽媽們改口支持:「鎖門反而更讓人安心,不會被突然闖入或久候無解。」

親子空間缺乏使用規範,暴露台灣厭童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該則貼文底下,竟還有民眾揶揄暗示:哪個年輕人沒在哺乳室或親子廁所瘋狂過呢?暴露了台灣厭童文化,及育兒的不受尊重。而當爸媽在公共場合換尿布、餵奶時,又會被有些人拍照公審:為何不去哺乳室?

但除了哺乳室,親子廁所也是「濫用重災區」,許多媽媽在急用的時候根本無處可去,例如:

  • 推車進不去一般廁所,卻仍常被情侶或個人使用;
  • 尿布台因無獨立設置,只能進哺乳室內才有,變相提高「被佔用機率」;
  • 有媽媽說:「我敲門三次,裡面一直有人回應,結果開門是兩個人在試鞋。」

這些現象不只突顯使用素養不足,也反映某種「公共空間中孩子需求被忽視」的文化心態。有網友直指:「這就是台灣根深蒂固的厭童現象,空間給你了,但不代表社會真的認同你帶孩子出門。」

新竹巨城成正面示範:多間哺乳室、可上鎖、尿布台外設

在大量負面經驗中,有位網友媽媽也點名新竹巨城百貨為友善典範:

  • 多間哺乳室皆為獨立包廂、可上鎖;
  • 外部設有完整尿布台,無須進入哺乳室即可更換;
  • 附有溫奶器、奶瓶清潔用品;
  • 若臨時忘帶尿布,服務人員還會主動協助提供。

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使用效率,也避免因空間不足導致的濫用、衝突或誤解。

其實,媽媽們不是要佔空間,不是要「特權」,她們只是希望:

  • 當孩子急需餵奶時,不必在門外等待陌生人吃便當;
  • 當需要換尿布時,有地方可以安心、不尷尬、不羞辱;
  • 當說「這是哺乳室」時,對方能理解而非翻白眼。

這場社群爆發,不只是抱怨,而是對公共空間管理與親職支持的集體呼喚。希望社會不能給予媽媽一間安靜、安全、專屬的哺乳空間,我們才能在這座城市安心育兒。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商場設置「父嬰室」引網路熱議,釣出不少爸爸分享育兒時的不便

哺乳媽媽看過來!全國逾4千處哺集乳室地圖、LINE輕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