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從乳房開始的科技美學實驗:母愛瓶承接親密,複刻母愛形狀
乳房可以被複刻嗎?
也許從功能上來說,不完全;但從感受上、意義上,母愛瓶的出現讓我們知道——那份親密、那份熟悉,是可以被延續、被承接的。
在育兒的旅程中,乳房不只是哺餵的工具,它也承載著親密、給予、依附與情感的多重意義。乳房,是母愛的形體;是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也是媽媽身體與心靈的延伸。
於是,當一項設計以乳房為靈感,試圖還原那份熟悉的溫度與觸感,它不再只是奶瓶,更像是一件關於「關係」與「愛」的藝術創作。
啟賦3相信母乳是最好的,作為媽媽的神隊友,希望幫助她們從親餵無痛轉換瓶餵,於是攜手陽明交大TEMP Lab共同開發的**「母愛瓶」概念性設計(註:無公開販售)。透過3D掃描與列印技術,支持每一位哺乳媽媽,為她們打造專屬的瓶餵工具,協助她們在親餵與瓶餵之間,溫柔地過渡,不被迫割捨。
將乳房溫度轉譯成可擁抱的設計
許多新手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寶寶習慣了親餵,一旦要轉為瓶餵時,就開始抗拒、哭鬧,甚至拒喝。
根據調查,超過四成的寶寶在建立親餵習慣後,會出現不適應奶瓶的情況。其原因往往來自奶瓶與乳房在觸感、角度、形狀上的差異,讓寶寶產生陌生感與排斥反應。
這項設計採用高精度3D掃描技術,記錄每位媽媽的乳房外觀與尺寸輪廓,建立其「數位分身」;再以3D列印反向模具,結合無毒矽膠等安全材質,創造出形狀、膚色、彈性與觸感皆與媽媽乳房高度相似的奶瓶外層。
寶寶喝下的,不只是母乳,還有那份熟悉的包覆感與安全感。這不再是一種替代,而是一種延續。
為情感而設計:瓶餵,也可以很親密
母愛瓶的誕生,打破了親餵與瓶餵二分的界線。
它不是「讓媽媽更省事」的產品,而是「讓親密不被打斷」的設計提案。
它讓瓶餵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是一種擁有「媽媽的形狀」與「熟悉的溫度」的情感延伸,讓孩子在被餵食的那一刻,依然感受到媽媽的存在。
而對媽媽來說,它也像是一種解放:不需要在身體極限與情感焦慮中掙扎,而是可以放心交棒給另一半、家人或保母,一起承接育兒任務——因為瓶餵不再意味著失去,而是多了一份共同育兒的可能。
溫柔科技 × 概念設計:讓育兒想像延伸
在設計語言中,「概念性設計」往往不以量產為目的,而是作為引發思考、傳遞價值的提案。
母愛瓶正是如此。它不販售,也無意商品化,而是希望透過科技與人性的結合,激發更多關於母職支持與親密關係的對話。當科技不再冰冷,而是以貼近母體與嬰兒情感經驗的方式被應用,我們才開始真正理解,設計不只是解決問題,更是在承接一段關係。如果每一項育兒工具都能從媽媽的身體出發,去思考形狀、觸感與情緒,那麼這些物件就能更貼近人性,也更貼近愛。而當瓶餵不再只是退讓或不得已的選擇,而是能延續親密、承接情感的方式時,媽媽也就能放下「非親餵不可」的壓力,安心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育兒節奏。
啟賦3透過這樣一件「不可販售」的作品,傳遞的正是這個訊息:我們相信,支持哺乳媽媽,不只是支持她餵奶的方式,更是支持她在母職裡的每一個決定。因為真正的支持,是讓媽媽有選擇的自由,也有被接住的空間。
母愛瓶是一種態度,一種思維,也是一場溫柔的革命——它讓我們看見:即使是再小的育兒工具,也值得被賦予人性與情感。
當我們願意從「媽媽的身體」出發設計每一件育兒用品,那就表示,我們開始真正重視她的處境、她的情緒、她的選擇。
每一種哺乳方式,都值得被理解與承接
對多數媽媽而言,哺乳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選擇。有人全親餵、有人擠奶搭配瓶餵。每一條路徑背後,都是媽媽基於愛、責任與現實所做出的抉擇。
「母愛瓶」的誕生,正是為了回應這樣的情緒與現實。它不是要重建乳房的功能,而是透過設計與藝術的語言,讓瓶餵也能保有親密與尊重。支持媽媽的選擇,正是它最深的用意。
(母愛瓶為啟賦3 與陽明交大TEMP Lab 團隊合作之概念性設計,無實際販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