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嬰兒歷史冷知識!嬰兒汽座曾被掛在車外吹風、塗砒霜、喝咖啡?12個歷史真相讓爸媽倒抽一口氣!

嬰兒歷史冷知識!嬰兒汽座曾被掛在車外吹風、塗砒霜、喝咖啡?12個歷史真相讓爸媽倒抽一口氣!

當代育兒講求科學與安全,但你知道,過去的爸媽竟曾把嬰兒掛在窗外乘涼、用砒霜染嬰兒房、甚至合法「寄」孩子到親戚家?12個驚人的歷史育兒冷知識,帶你一窺從荒謬到進步的育兒演變。

文章目錄

我們都說「當爸媽沒有課本」,但過去的爸媽——他們的「課本」不但有,還可能讓你三觀碎裂!

從用砒霜染色的嬰兒房,到直接把孩子掛在窗戶外曬太陽,再到在2天大時就餵食麥片與咖啡,這些真實存在的「歷史育兒法」,讓我們一邊驚呼「怎麼可能」,一邊感謝活在今日的你我,真的太幸福了。

以下12個育兒冷知識,不只令人瞠目結舌,更讓人重新思考:所謂的育兒知識,真的是絕對的嗎?

1. 嬰兒可「寄送」到親戚家,美國郵局曾合法運送人類

嬰兒歷史冷知識
(圖片翻攝自:都會歷史爆料館)

1913年美國郵政服務剛啟用包裹郵寄系統時,一對住在俄亥俄州的父母成為第一組「寄出孩子」的家庭。他們將自家8個月大的兒子作為包裹託運,花了15美分(約等於今日的4美元),加上50美元保險,讓孩子搭乘火車寄到祖母家,全程由郵差護送。

由於孩子穿著厚重衣物、背著郵票,甚至腳踝上掛著地址卡,這樣的畫面竟成為當時報紙的熱門新聞,也讓其他父母「跟進模仿」。當時的郵差對此也相當認真——會騎馬、搭火車甚至背著嬰兒爬山送達,有記錄的案例多達7起。

這股奇特風潮最後於1914年被郵政總局明令禁止,公告中明確寫下:「人類不可作為郵件寄送」,從此畫下句點。雖然看似荒唐,但從中也可看見當時父母對社會制度的信任與交通限制下的無奈選擇。

2. 車窗外的嬰兒座椅:1962年最流行的涼爽乘車方式

嬰兒歷史冷知識
(圖片翻攝自:Just A Car Guy)

美國加州酷熱無比,讓設計師突發奇想——乾脆讓嬰兒乘涼!1960年代,美國推出一款「窗外嬰兒吊椅」,可將寶寶直接懸掛在車窗外,邊兜風邊透氣。1962年,美國加州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標榜「讓寶寶乘風而行」的新型育兒產品,這款金屬結構的嬰兒座椅設計可掛在車窗邊緣,只要搖下車窗、夾上兩個固定掛鉤,就能將嬰兒「安穩」地懸掛在車外。

雖然一度成為主婦界熱銷神物,但放到今天,不啟動警報器都說不過去。

這個設計強調「透氣」、「方便觀察」、「騰出後座空間」等好處,一度風靡當地家庭主婦圈,也在購物型錄中作為「現代媽媽新選擇」熱銷商品。當時並沒有太多車內冷氣設備,加州高溫更使這類產品成為實用選項。

不過,根據後來汽車安全研究,這類座椅幾乎無任何撞擊防護功能,在急煞、彎道或車禍時完全無法保護嬰兒。加上暴露在空氣污染、灰塵甚至蟲害風險之中,後來逐漸被法規與公共輿論淘汰。

現今我們推廣的後向式安全汽座,正是源自這些「慘痛創新」後的轉型與重視。這些歷史,也提醒我們:便利不等於安全,設計也需要時代進步的知識來校正。

3. 趴睡才安全?錯誤觀念曾導致無數嬰兒猝死

1970至80年代,專家建議嬰兒趴睡,認為這樣「比較不會嗆到」,沒想到反而提高猝死風險。1994年美國政府發起「Back to Sleep」運動,改鼓勵嬰兒仰睡,猝死率才下降一半以上。

4. 出生就得學上廁所?如廁訓練從幾週大開始

20世紀初,許多父母在嬰兒滿幾週時就開始訓練如廁。因為使用布尿布,清洗不便,大家都希望嬰兒「越早戒掉越好」。

相比今日的晚戒派育兒法,過去的效率導向讓爸媽壓力山大。

5. 用豬油洗新生兒,還要擦掉胎脂

19世紀的育兒書建議,嬰兒出生後應用豬油塗抹,再洗掉覆蓋全身的胎脂。如今則完全相反,醫學研究指出胎脂可保護嬰兒肌膚、避免感染,建議保留至少24小時。

6. 曾經不流行母乳,還怕「餵太久會導致腦病」

母乳

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媽媽大多請奶媽哺乳,認為親餵「不時尚、會走形」。甚至有書籍警告:母親在情緒不好時餵奶,會讓寶寶腹瀉;若餵太久,還會造成腦病、耳聾或失明!

7. 不准親吻孩子,「過度母愛」會寵壞他?

1928年出版的育兒書警告:「永遠別擁抱、親吻你的寶寶。」甚至建議「早上用握手、晚上摸額頭說晚安即可」。這種刻意與孩子疏離的教養法,直到後來心理學發展才被大幅翻案。

8. 吃副食品從出生第2天就開始!

1960年代的育兒建議甚至主張:2天大就可以吃麥片、6個月可以喝茶或咖啡,讓寶寶「提早習慣家庭飲食」。這與現今建議滿6個月才開始添加副食品有天壤之別。

9. 左撇子會被「強迫糾正」

20世紀初,左撇子被視為「挑釁、偏差」的象徵。父母會強制孩子改用右手,甚至以懲罰威脅,讓孩子感到羞恥。所幸,今天社會已接受「慣用手沒有對錯」。

10. 旅遊時就用吊床+籃子「固定嬰兒」

在安全座椅問世之前,父母會將寶寶放在「懸掛式吊床」或籃子裡,讓他們隨車搖晃。直至1970年代,才逐漸出現專為安全設計的座椅。

11. 「嬰兒籠」吊在窗外,讓孩子吸收日光與空氣

嬰兒歷史冷知識
(圖片翻攝自 YouTube / British Pathé)

為預防肺結核,20世紀初期興起「窗外嬰兒籠」——將孩子放入網狀吊籃,從高樓窗外掛出去,方便曬太陽與通風。現代爸媽看到只會頭皮發麻。

12. 用砷染料打造「夢幻嬰兒車」

維多利亞時代盛行祖母綠染料,廣泛用於嬰兒車、牆紙與衣物,但這種顏料主成分竟是劇毒的「砒霜」。有些嬰兒因此中毒死亡,成為化學史上的重大警訊。

在資訊氾濫的今天,爸媽雖不再相信「砒霜防吸手」這種荒唐偏方,但也可能陷入另一種焦慮——選擇太多、知識太碎、聲音太雜。

當你覺得今天的育兒知識變來變去、無所適從時,不妨回顧這些歷史,記得:我們走過的每一段錯誤,都是為了更靠近真正的安全與愛。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嬰兒床-歷史悠久的嬰兒用品.2021菁品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