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暢銷女性文學作品,帶你體悟為人母後的心境!透過文字感受母職的隱形重量,與被理解的渴望
文章目錄
母親為主題的散文或小說之所以深受女性讀者喜愛,就是從心理、文化與情感層面來理解「媽媽」這個腳色。
以下5本聚焦於「母職、母親」的角色與關係中的主題,突顯出母職的隱形重量與被理解的渴望,不管在疲倦,或是需要片刻鬆弛的時刻,或許你會喜歡我們的推薦書單。
《82年生的金智英》
由韓國作家趙南柱暢銷作品改編成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為台灣人熟知。金智英象徵著無數女性的處境,是一部引發廣大共鳴的女性主義作品。
這部作品講述一位韓國女性金智英的平凡人生,揭示她從小到大在家庭、學校、職場與婚姻中,因性別而被限制與忽視的經歷。書中透過她的故事,批判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喚起大眾對性別不平等的關注。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探討母女關係中情緒傳遞的影響。作者指出,許多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無意間承接了母親未被處理的壓力與情緒,影響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
書中透過心理學觀點與實例,帶領讀者理解並療癒這段深刻的連結,找回屬於自己的情感空間。
《工作媽媽學會的事:陪伴有時、放飛有時、保有自我,一個母親的旅程》
作者丘美珍曾是知名雜誌總編輯,樂在工作帶來的挑戰與成就。在三個孩子陸續誕生之後,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拉扯,讓她不得不做出抉擇,放下職場光環,全心陪伴孩子十二年。
在這段歷程中,她看到「陪伴的價值」,親子相處的時光,都將成為孩子的幸福資產。孩子陸續上大學後,她發現自己財務無法獨立、變成「沒有故事的人」。直到她回到職場,重新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
透過這部作品,跟現在與未來的自己對話,透過作者的分享,讓我們學著不要忘記「當下」該怎麼生活的重要性!
《後悔當媽媽:一本成為母親之前,該讀過的書》
一本猶豫是否成為母親的女性、已為人母的女性、決定不為人母的女性,都該看過的一本書。
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娜·多娜絲的作品,聚焦23位已為人母女性,探討她們對成為母親後的「後悔」感:包括社會期待、壓力,與身為母親的矛盾心情。
書中指出,「後悔當媽媽」並不等於不愛孩子,而是反映母職角色本身讓人窒息,以及文化對「好媽媽」形象的壓迫,不論東方或西方文化,「好媽媽」的標籤始終在母職女性身上可見。
《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都來自於母親?》
《母親這種病》由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撰寫,以「母親病」點出母女依附關係失衡可能導致的心理困境。
從過度控制、忽視、縱容等母親類型,解析焦慮、自我否定、完美主義、飲食障礙、憂鬱等問題根源;書中同時提供心理療癒與建立界線的具體方法,協助讀者修復母親帶來的情感創傷,走向心理獨立與自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