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原醫師專欄】為什麼掌握子宮頸長度很重要?要怎麼測量?
子宮頸閉鎖不全是隱形的殺手。子宮頸是位於子宮下端,與陰道相連的構造。在平時,子宮頸都是維持關閉,只有一個小管道讓經血流出或是讓精子通過。在懷孕前中期,子宮頸必須要有一定的緊度,才能把胎兒保護在子宮內。直到最後進入產程時,子宮頸才會慢慢打開,來完成自然產。
什麼是子宮頸閉鎖不全?
足月的懷孕會是於37週後生產。在37週之前皆算是早產,週數愈小胎兒存活的機率愈低。即便是存活下來,週數愈小出現早產兒後遺症的機率也會愈高。早產兒存活的極限,大概是在23~24週,若是出現小於23~24週的週數出生,存活的機會非常渺茫。
子宮頸過早打開主要有兩種狀況。第一種是早期陣痛(宮縮),造成子宮頸變短、打開。第二種則稱為子宮頸閉鎖不全,通俗點說就是子宮頸太鬆,子宮頸在沒有宮縮的情況下,開始變短、鬆開,子宮頸閉鎖不全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因為不一定會有宮縮,所以,發生時,女性可能毫無察覺,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出現羊膜鼓出來、破水、甚至胎兒掉落出來,各種情況都曾經發生過。
在以前,大多是針對有症狀,或者前胎有過早產病史的患者,才會在產檢時測量子宮頸長度。但根據國際婦產科超音波醫學會(ISUOG)於2022年的治療指引,建議所有孕婦都應於懷孕18~24週測量子宮頸長度。而針對曾有過早產病史的女性,當再次懷孕時,便會建議提早至14~16週開始定期(每一週或每兩週)測量子宮頸長度。
測量子宮頸長度確保孕期狀態
測量子宮頸長度最準確的方式是陰道超音波。跟ISUOG的治療指引,也是建議使用陰道超音波來測量子宮頸長度。但因為有些女性可能比較害怕陰道超音波,因此,臨床上可以先用腹部超音波測量。但如若腹部超音波看不清楚、疑似子宮頸過短、或是上一胎有早產,最好還是得要使用陰道超音波測量。
而針對子宮頸變短,主要有黃體素陰道塞劑和子宮頸環紮手術等兩種治療方式,至於哪種治療最為適合,就需要產檢醫師進行評估!
曾浩原醫師
在網路資訊與生活中,都充斥著對女性健康及懷孕的迷思、迷信。身為婦科、產科兼修的醫師,希望可以分享正確客觀的醫學資訊,讓女性活得健康、自在,同時免受錯誤資訊的危害與情緒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