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幼兒園相關> 高雄幼兒園爆疑似虐童事件,議員披露,3歲童被當拖把拖行,衣服被拉起蓋住頭部,宛如「蓋布袋」

高雄幼兒園爆疑似虐童事件,議員披露,3歲童被當拖把拖行,衣服被拉起蓋住頭部,宛如「蓋布袋」

高雄一幼兒園遭爆職員不當對待幼童,包含拉扯、拖行、拉椅讓孩童摔倒,甚至以衣物蓋頭。市議員李雅慧指出,涉事人員並非教師,質疑園方監督失職,且有家長反映孩子出現情緒異常。她要求教育局立即調查、禁止該職員接觸幼童,並徹查是否有隱匿或包庇行為。

文章目錄

高雄幼兒園

議員揭露,疑似施暴者無教學資格卻進班管教

高雄市一間幼兒園近日被爆出職員對幼童有不當管教行為。市議員李雅慧在臉書揭露,該園一名女性職員疑似以暴力方式對待3歲幼童,包括拉扯手臂、強行拖行、移開椅子導致孩童摔倒,甚至將衣物蓋住幼童頭部,行徑猶如「蓋布袋」,令人震驚。

李雅慧指出,該名職員並非具備教師資格,卻能進入教室接觸並管教學生,令人質疑園方監督機制是否失守。家長表示,孩子近來出現情緒異常、抗拒上學,調閱監視器畫面後才驚覺受虐情況。

她已要求教育局立即介入調查,並勒令涉事職員停止與幼童接觸,全面清查是否有其他孩童遭受不當對待,同時追究園方是否有疏於管理、隱匿事實或包庇責任。

李雅慧強調:「幼兒園不該成為孩子的夢魘,更不容許暴力在校園中滋生。」她表示將全程監督後續處理,要求教育局依法對涉事人員與園方從嚴懲處,給家長與社會一個交代。

高雄幼兒園

觀察孩子是否在幼兒園遭受不當對待

觀察幼兒是否在幼兒園遭受不當對待,需從「行為變化」、「身體狀況」、「情緒反應」與「親師溝通」等面向著手。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察指標與建議方式:

行為與情緒的異常改變

當原本喜歡去幼兒園的孩子,突然頻繁哭鬧、懼怕、甚至以身體不適為藉口拒絕上學,就要提高警覺。或是出現退化行為,例如明明已戒尿布卻重新尿床、咬手指、吮拇指;攻擊性行為或過度順從,這可能是在模仿施暴者,或變得極度乖巧、害怕與人互動。另外,異常沈默或情緒封閉,與過去開朗性格不符,變得安靜、易怒或敏感,也都是可能受虐的跡象。

身體上的可疑跡象

  • 反覆出現不明瘀青、抓痕、紅腫:特別是出現在手臂、大腿內側、背部等不易碰撞的部位。

  • 生殖器或臀部紅腫、異味:需格外注意是否有性騷擾或不當清潔行為。

  • 對某些身體接觸出現恐懼反應:如洗澡時突然抗拒碰觸、驚恐反應異常。

傾聽孩子的「片段表述」

幼兒雖無法完整敘述,但可能說出:「老師很兇、我不喜歡某個姐姐」、「他打我」、「我要躲起來」等語句,建議不要輕忽。家長可以利用繪本、角色扮演或畫畫時,引導孩子表達在園所發生的事。記得「相信孩子的感受」比追問具體事證更重要。

看孩子與園方和老師的互動觀察

  • 老師是否樂於回報孩子狀況? 若每次詢問都回覆模糊或態度閃避,需提高警覺。

  • 孩子在老師面前是否表現出壓力? 若孩子見到老師時表現出恐懼、退縮,也可能是警訊。

  • 園方是否願意讓家長了解課程內容與監視器畫面? 拒絕公開或設限觀察的園所,透明度可能不足。

必要時,保留證據並尋求專業協助

若懷疑孩子遭遇不當對待,請記錄孩子言行變化、拍照存證,並可向社會局保護服務專線113或當地教育單位通報。也請與兒童臨床心理師、社工師或兒科醫師合作,可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與輔導。

當你感覺「孩子不對勁」,就值得深入了解。信任孩子、傾聽孩子,是守護他們的重要起點。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幼兒園入學,孩子準備好了嗎?4個方法緩解開學的分離焦慮
幼兒園生活,有賴於良好的師生關係!幼兒園園長&家長分享溝通技巧,有助學齡前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