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小孩喊無聊?別急著解決!原來「無聊感」反而有助孩子大腦發展與情緒成長

小孩喊無聊?別急著解決!原來「無聊感」反而有助孩子大腦發展與情緒成長

暑假一到,小孩最常說的話是:「我好無聊!」面對這種情況,多數爸媽第一時間會想辦法「安排活動」或「提供娛樂」,但你知道嗎?心理學家Natasha Sharma指出,適當的無聊,其實正是孩子培養創造力、耐心與獨立性的大好機會!

文章目錄

暑假到了,爸媽總怕孩子喊無聊,但其實,無聊可以成為養分!更是大腦與情緒成長的轉捩點。

雖然「無聊」在我們的認知中總是帶點負面意味,但加拿大最受歡迎的心理專家 Natasha Sharma 認為,這種讓人「不舒服」的狀態,恰好是啟動孩子創造力、思考力與情緒調節的契機。 Natasha Sharma說:「當孩子覺得無聊時,反而能激發他們從內部去尋找解決方法,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無聊感帶來的4大發展好處

教養

1. 啟動創造力與想像遊戲

你有發現自己最有創意的靈感,常常出現在洗碗或整理家務時嗎?孩子也是一樣。當環境沒有太多刺激時,反而會讓大腦「空下來」產生新的想像與靈感。

2. 增強耐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拿大藝術創新領導學會指出,當大腦沒有被明確任務綁住時,會自由地思考解決方法。孩子若能學會自行安排活動與面對無聊,就能逐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在動機與心理韌性。

3. 練習自我覺察與內在探索

沒有行程安排的時間,也能讓孩子學會「跟自己相處」。Sharma 認為,在安靜與無聊的狀態中,大腦有更多空間去思考,反而可能釋放出平常忽略的情緒與想法。

4. 建立社交與情緒調節能力

當孩子無聊時,他們經常會跑去找手足或爸媽「陪玩」,這正是培養人際互動與情緒管理的好機會。心理學家 Dr. Andrew Wong 指出:「孩子在面對無聊時,會開始發展自己的因應策略,學會怎麼與他人互動、怎麼表達自己、怎麼轉化情緒。」

為什麼爸媽總想「解決」孩子的無聊?

現代父母總是行程滿檔,對於「孩子無所事事」的畫面感到焦慮也很正常。Wong 博士指出,當孩子喊無聊時,多數父母會立刻進入「解決模式」,但這樣會讓孩子太過依賴大人安排生活。

Sharma 則補充,現代社會對「閒下來」有著負面標籤,總認為「不忙=沒效率」,但這樣的觀念反而剝奪了孩子從空白中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心態轉換:無聊是成長,而非問題!

孩子喊無聊時,其實不一定是求救,也可能是一種「情緒的提示」。這時候爸媽不需要馬上遞出平板或安排新活動,而是可以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們自己探索接下來想做什麼。

Wong 博士提醒爸媽:「給自己一個允許——不是每一次都要幫孩子解決無聊,而是信任他們能從中找到方法。」

實用建議:在家怎麼讓「無聊」變成養分?

建立「無聊寶盒」

準備一個盒子,裡面放上畫紙、積木、黏土、彩色筆等

讓孩子安排自己的自由(無聊)時間

每天固定安排一段無結構活動時間,並提前告訴孩子:「明天下午你會有1小時的自由時間,可以先想好要做什麼。」

鼓勵戶外探索

尤其夏天適合多接觸自然,孩子可自由探索,也能順便活動身體。根據加拿大運動醫學會建議,5~17歲孩子每日應有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給予鼓勵,而非馬上解決

當孩子說無聊時,別急著給答案,而是反問:「你想做什麼呢?」「你上次玩得很開心的是哪個遊戲?」讓孩子自己發想,才是真正的學習。

不靠螢幕!年齡分齡的「無聊處方」

遊戲

2~3歲幼兒

  • 感官遊戲(米缸、水盆)

  • 疊積木

  • 看圖畫書

4~5歲學齡前

  • 塗鴉、畫畫

  • 簡單拼圖

  • 角色扮演(扮家家酒)

6~8歲國小低年級

  • 閱讀橋樑書

  • 寫故事或畫漫畫

  • 小手作或紙箱改造

樂高
(圖片/台灣樂高)

9~13歲國小高年級與國中生

  • 寫日記

  • 學簡單烘焙或織毛線

  • 初階編程或桌遊設計

孩子說「我好無聊」時,爸媽可以怎麼回應?

不是每次都要立刻給出活動清單,不如這樣說:

「我懂,有時候無聊也沒關係。」(認同感受)

「你覺得可以做什麼呢?」(引導思考)

「無聊的時候,你通常會做什麼讓自己開心?」(培養自我探索)

心理師建議,可以讓孩子自己列一張「無聊時可以做的事」貼在冰箱上,當作自己的「快樂備忘錄」。

讓孩子無聊,是一種禮物

這個暑假,當孩子再一次喊出「我好無聊」,請你不要急著打開電視或塞行程。給他一點空間,也給自己一點信任——你會驚訝地發現:孩子其實有能力,讓自己在無聊中,長出創造力與成長力。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孩子總喊無聊?專家說: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避免無聊,比家長出手解決更有益處

面對幼兒的情緒風暴!孩子可以哭可以叫,父母要做的就是,教他們疏導情緒。這比懲罰來得快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