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小孩打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長者與19~64歲高風險對象也可公費接種!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創六年新高,醫籲:肺炎不分季節,預防刻不容緩

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演變為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等侵襲性的感染症,威脅性命。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創6年新高.高風險族群感染風險恐高17倍
據統計,超過9成的肺炎死亡者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表示,「台灣整體社會老化且年長者伴有慢性疾病的比例高,在生命的晚期經常會併發肺炎引起重症、死亡。且導致肺炎的致病菌對多種常見抗生素具抗藥性,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這也可能是導致肺炎死亡率不降反升的原因之一。」
今年截至6月30日,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以下簡稱,IPD)累計病例達188例,創下近六年同期新高。研究指出,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罹患IPD的風險較健康成人高出數倍至17倍之多。其中,HIV患者風險高17.41倍,癌症患者也高9.83倍。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癌症患者因慢性發炎、造血系統異常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等原因,常處於免疫力低下狀態,所以感染風險高,像肺癌患者罹患IPD的風險是一般成年人的13倍。而癌症患者若不幸感染IPD七天內死亡率恐高達4成,對健康的威脅不可小覷。」
此外,國人第一大死因癌症其實也跟肺炎密切相關。研究指出,許多癌症患者最終死因與「感染」有關,多數死亡病例歸因於流感與肺炎。癌症希望基金會許怡敏副執行長表示,許多癌友認為自己身體較為虛弱而不敢打疫苗,但就是因為免疫力較差,才更需要透過疫苗來保護,以避免一旦感染而加重健康負擔,讓治療成效功虧一簣。她提醒,癌友和醫師討論癌症治療計劃的同時,也可一併討論疫苗接種的必要性。
(肺炎8年居十大死因第三,更是去年十大死因中,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肺鏈預防刻不容緩。)
近2成民眾生命受肺炎威脅.醫籲:65歲以上長者與6類高風險族群儘速公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張嘉興常務副秘書長表示,「肺炎不僅威脅生命,更會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衝擊,使得本來的慢性疾病惡化,例如慢性肺阻塞的病人,在感染肺炎後需要超過50天身體才能恢復到原始狀態。」
為降低感染風險,政府自2023年底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PCV13與PPV23疫苗,並於2025年3月擴大施打對象至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
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僅24.9%的65歲以上長者完成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推估仍有215萬人(約47%)連一劑疫苗都未接種。2024年肺炎認知大調查發現,不認為自己屬肺炎高風險族群及對疫苗安全性存有疑慮,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不接種疫苗的主要原因。
對此,李秉穎醫師指出,長者免疫力較弱,更需要打疫苗,同時,打疫苗的副作用反而較小,他強調,「肺炎鏈球菌疫苗為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65歲以上長者及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公費完成1+1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以獲得完整的免疫保護力。而慢性疾病患者也可與醫師討論自費接種疫苗,遠離肺炎的威脅。」
成人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原則
65歲以上
1.未曾接種過PCV13及PPV23者:先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再接種1劑PPV23
2.已接種過PCV13者:間隔至少1年再接種1劑PPV23。
3.曾經接種PPV23者:間隔至少1年再接種1劑PCV13。
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
1.未曾接種PCV13與PPV23者:先接種PCV13,間隔8週再接種PPV23。
2.已接種PCV13者:可於間隔8週後接種PPV23。
3.曾接種PPV23者:間隔至少1年可接種PCV13。
4.已完整接種兩劑者:無需重複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