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該不該打?台灣疫情持續攀高,美國卻讓兒童與孕婦退出接種計畫,衛福部:最快六月中有答案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日前宣布,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將不再建議,健康兒童與孕婦接種新冠疫苗,並將其從官方免疫接種計畫中移除。這項政策轉變引發醫療界高度爭議,因為多項研究仍指出,孕婦及患有潛在疾病的兒童感染新冠後的重症風險依然存在。
台灣疫情升溫,美國卻說「先停再說」
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新冠就診41000餘人,疫情快速增溫,全台門急診就診人數連續七周上升。隨著疫情上升,高峰期恐延至6月底至7月初,正值暑假期間,初步估計屆時單周就診人數恐達20萬人,關鍵在於變異株傳播力超強。
美國防疫轉向,專家質疑風險升高
相較於台灣積極推動疫苗接種,美國最新政策則被視為「防疫鬆綁」。CDC不再建議健康兒童與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決定,來自新任政府以「精簡政府與減少不必要醫療介入」為目標的政治立場。然而,包括FDA與NIH等美國醫學機構並未事前參與決策,專家憂心此舉將削弱疫苗信任度,增加未來疫情爆發的風險。
全球防疫,面臨價值觀選擇
美國此次政策轉變不僅是國內議題,也可能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效應。防疫是否該以「自由選擇」為優先,還是強調「公共健康」的集體責任,各國將持續面臨價值觀與政策方向的抉擇。台灣此刻的流感壓力,也讓疫苗政策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台灣疫情持續升溫,流感重症頻傳
台灣疾管署最新資料顯示,2025年5月流感重症病例數創下三年來新高,兒童住院率特別突出。相形國內疫情升高,美國這樣的舉動,與疫情正盛的台灣形成對比!正值台灣正面臨嚴重流感疫情,形成強烈對比。台灣醫界強調疫苗接種,仍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而美國卻反向調整政策,透露出不同公衛價值觀及政治考量的博弈。
6月中將會討論出適合國內的版本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說,現在美國CDC官網的建議並沒改變,還是要看美國ACIP最後決議結果;國內專家預期也有各自意見,且還要考量COVID-19疫苗跟流感疫苗一起施打,各自接種對象條件若差異太大,恐會增加宣導和第一線執行的困難。
目前掌握消息,美國ACIP預計6月將開會討論這題,預期很可能會限縮建議接種對象;至於台灣部分,預計6月中旬開國內的ACIP,討論秋冬COVID-19疫苗的公費接種對象。所以,不是一定照抄或跟進,也可能最後是國內專家討論出一個適合國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