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被當15學分,2科零分,台大念6年才畢業!林之晨勉學子:「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期許每個人持續越級打怪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在台大2024年畢業典禮的致詞,引起熱烈共鳴。他分享自己曾是個課業落後、沉迷遊戲的「六年畢業生」,也說出人生如何靠著「越級打怪」與「家庭價值」的啟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子。這不只是一篇勵志演講,更是一堂關於自我認同與責任感的人生課程。
他在演講中,一開始就坦承,自己是第一次參加台大畢業典禮。「我當年沒有來畢業典禮,因為我大一就當掉15學分註定延畢一年,最後又因為創業決定延畢第兩年。同學四年念完的學位,我花了六年才念完。」畢業典禮時,很多直升研究所的同班同學要拿碩士,「我卻要跟小兩屆的學弟妹一起大學畢業,實在太丟臉,所以那時根本不敢來畢業典禮。」
能在23年後的今天「補考」畢業典禮。如今他卻以灣大哥大總經理身分,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點滴,來勉勵即將踏出校園的學弟妹。
成績爛沒關係,只要你持續前進
林之晨一開場就用自嘲的語氣說:「我大學唸了六年才畢業,大一被當了15學分,還有兩科是零分。」這句話瞬間拉近了他與台下學生的距離。
他坦白自己一開始唸的是化工系,完全沒興趣,只因不想離開台北的家才選填,從大一開始就天天翹課、玩電腦遊戲到天亮,完全沒進入學習狀況。那年他甚至連期中期末考都沒去考,拿了人生中第一個「零分」。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他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不同的是,學校是「同步升級」,大家照著課表一起前進;但出了社會之後,就是你敢不敢「越級打怪」,敢不敢去挑戰自己不會的事。
越級打怪,是逼出真正實力的方法
林之晨的人生轉捩點,出現在大三。他與學長共同創辦了AI軟體公司開始進入社會。
他回憶,公司剛創立時,人力、資源都有限,什麼都得自己來。不管是寫程式、設計產品、打電話賣東西、開卡車送貨,甚至飛去中國開拓市場,他都得親力親為。他說:
「什麼都不會沒關係,不懂就爬文、問人,硬著頭皮也要上,真的不會,也要裝得像會一樣。」
這種一邊做、一邊學的歷程,就是他口中所說的「越級打怪」。比起一路照課本走,他更相信主動迎戰現實世界的挑戰,能逼出一個人真正的實力。
家庭價值觀,面對世界的根本力量
除了個人奮鬥,他也談到家庭對他的影響。
林之晨的父母都是台大畢業的醫生,父親林芳郁是台大醫院的心臟外科醫師、前衛生署署長;母親林靜芸則是整形外科醫師,自行開業。雖然家境穩定,但父親一直過著極簡生活:開著十幾年沒換的Toyota,每天穿著破洞的舊內衣,但對妻子極為疼愛,每逢生日或出國,總是會用心準備禮物送她。
家庭中的這種「節儉而深情」的價值觀,深深影響了林之晨。他在演講中特別提到,父母的愛不在於金錢,而在於彼此的尊重與犧牲。
「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歸屬與責任的選擇
1995年,林之晨正值高三,那年正是李登輝總統訪美,引發中共不滿,台海危機爆發。飛彈飛過台灣上空,全台人心惶惶。他的母親擔心戰爭爆發,提出是否舉家移民到美國避險。
當時他以為父親那麼疼母親,應該會同意這個建議,但沒想到,父親當場拍桌怒斥:
「我們家不會移民!我們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
這句話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也成為多年後他選擇放棄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回到台灣打拚的重要原因。他說:「我們在這個島上長大,受到太多照顧,享受自由、民主、教育資源,這一切都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回饋。」
勉勵學子,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林之晨用一句話作為演講結尾:「記住,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不論是學業落後、創業挑戰,還是人生選擇,真正讓人走得遠的,不是天分或運氣,而是你是否願意不斷努力學習、實踐、堅持到底。
他也提醒畢業生:「真正的台灣大學,不在羅斯福路,而是在整個台灣。」知識若不能帶來改變,學歷只是頭銜。台大每年受到政府80億的補助,每位學生等於一年獲得23萬的國家資源。他鼓勵大家,找到自己的天命,並持續用行動回饋這片土地。
有父母給他的價值觀為根基、有社會提供的教育資源做養分、也有他自己一步步累積出來的實力做基礎。林之晨的故事不是神話,是可以複製學習的,期許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天命,持續越級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