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小前車輛暴衝釀3死13傷!78歲高齡駕駛,難勸說也無法禁止!來看各國長者駕駛規範
今(5月19日)下午4點,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民小學外發生一起重大車禍,一輛自小客車不明原因暴衝,撞上多名行人,造成3人不幸身亡、13人受傷。悲劇發生在學童放學尖峰時段,引發家長群體極大震撼,也讓「高齡駕駛」與「通學安全」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78歲高齡駕駛,合法卻釀無可挽回悲劇
根據交通部資訊,肇事者為78歲的余姓男子,今年2月剛完成高齡駕駛換照,駕照狀態正常,有效至2028年;車輛也符合檢驗與保險規定。然而,一切看似合法,卻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交通部已成立應變中心處理善後,並強調將積極協助新北市政府釐清肇因。
事故現場正值學童放學高峰,孩子與家長散步在校門外,突如其來的暴衝車輛帶走了數條生命,讓人不禁質疑:我們的通學安全防線,是否已出現破口?
高齡駕駛,晚輩經常無法勸說也無法禁止
根據目前台灣規定,75歲以上長者每3年需重新換照並附健康證明。然而,許多高齡者在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卻仍堅持開車,家庭與制度之間,經常出現「無法勸說,也無法禁止」的真空地帶。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科教授、醫師王培寧就曾在受訪中表示,人過中年後反應速度一定會下降,在車上與旁人聊天也可能影響注意力;建議高齡駕駛減少聊天。馬路狀況瞬息萬變,若出現退化如走路緩慢、反應力下降,經醫師判斷需使用輔具者,就不建議開車。若年紀到75歲快去做評估,確認是否還適合自駕開車,避免成為網友口中「移動炸彈」。
而這次事件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紙有效駕照,是否足以代表駕駛人仍適合上路?」
國外怎麼做?高齡駕駛制度比較
以下是世界各國針對高齡駕駛制度的做法,提供政府與民眾參考:
● 日本
75歲以上強制進行認知功能測驗,若有認知退化跡象將被吊銷駕照。
政府也提供退場獎勵措施(如搭計程車補助),鼓勵主動繳回駕照。
● 美國(以加州為例)
70歲以上無法線上換照,需親自到場進行視力、反應力檢測,部分州(如伊利諾州)甚至改為每2年一次換照。
●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
75歲起每年需醫師健康評估,85歲起需實地路考,才能保留完整駕照;未通過者可改為「限定日間駕駛」或縮短駕駛範圍。
● 新加坡
65歲起需每年提交醫療證明,75歲起不得擔任職業駕駛,以降低風險。
● 加拿大(安大略省)
80歲起每2年需參加高齡駕駛更新課程+視力與筆試,必要時實地路考。
國家/地區 |
高齡門檻 |
換照頻率 |
檢測內容 |
補充制度 |
日本 |
75 歲 |
每 3 年 |
認知測驗、安全講習 |
提供交通補助鼓勵退照 |
美國(加州) |
70 歲 |
每 5 年(部分州 2 年) |
視力測驗、現場換照 |
無線上換照 |
澳洲(NSW) |
75 歲 |
每年健檢、85 歲實地測驗 |
醫師證明、路考 |
可改為限制式駕照 |
新加坡 |
65 歲 |
每年 |
醫師證明 |
75歲起禁止職業駕駛 |
加拿大(安大略) |
80 歲 |
每 2 年 |
教育課程、筆試、視力 |
可要求實地路考 |
台灣 |
75 歲 |
每 3 年 |
對許多長輩而言,「開車」不只是交通方式,更是一種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也是獨立象徵與生活自由。然而,這不該建立在他人生命的風險上。
這起北大國小前的悲劇就告訴我們:「高齡不是罪,但失控可能致命。必須為其他人的安全著想。」而家人的責任,也責無旁貸。
放學路上,爸媽可以怎麼做?
回頭來看,對有學齡兒童的家庭來說,這樣的新聞不僅令人痛心,也令人焦慮。如果暫時無法禁止長者上路,爸媽至少可以多照看一點,守護孩子的安全:
- 選擇安全接送點:儘可能靠近校方規劃的接送區,避免於馬路邊臨停。
- 教導交通三步驟:讓孩子熟記「停、看、聽」,走斑馬線、不搶快。
- 觀察環境變化:留意路口紅綠燈是否清楚、來車是否過快,必要時反映給學校或市府。
- 善用社群力量:鼓勵學區成立「家長志工隊」或推動學校前設置「行人庇護島」、「減速平台」。
孩子的放學路,不該充滿驚恐。希望未來,政府也能用完善的制度,打造一條讓家長安心、讓孩子平安長大的道路。
三峽北大國小前重大車禍!放學時間驚傳車輛暴衝,4人命危10餘傷
《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演出失智老人的淒涼無助,讓人更珍惜陪伴家人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