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9月後「高中以下學生入校須交手機」你支持嗎?心理師陳志恆:真正戰場還是在家庭!

9月後「高中以下學生入校須交手機」你支持嗎?心理師陳志恆:真正戰場還是在家庭!

現代孩子接觸3C時間早,有不少學生甚至攜帶手機至學校,方便家長連絡,但無形中也為學習增添干擾。

文章目錄

教育部日前宣布,自9月開始的新學年起,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入校後手機必須集中保管,但尊重各校的管理方式。

管理原則須更明確

其中,教團和家長團體曾多次指出,教育部訂有「高中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但不明確且沒強制力,校園管理出問題,希望有統一規範。

經數月討論後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下週將公布修正後的原則,預計9月開學實施。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解釋,也就是說,以後學生帶手機或行動載具到校,在校時間不只需要關機,更必須「繳械」並「集中管理」,等於是在校期間「禁止使用」。

學生|學校|校園|手機|行動載具|數位工具|家長|老師|集中管理|保管|禁用|自律|干擾|諮商心理師
(9月之後,高中以下學生帶手機到學校須集中管理。)

對於此新措施,陳志恆是支持的:

一、就學習歷程本身而言

我長期鑽研學生的學習議題,我深知,數位工具除非直接拿來做為學習用途,否則任何數位工具的存在(就算不開機),對孩子的學習就是干擾;可說是史上最強大的誘惑物。

對大人的工作專注而言,也是如此。

二、就數位教養的角度而言

身為幼兒的家長,我打算更晚讓孩子自行擁有手機,循序漸進引導孩子接觸數位工具,從大螢幕漸進到小螢幕,引導當工具而非當玩具,最後才是手機自由。

我認為,孩子多自律,才有多自由。

當中小學校園禁用手機,孩子比較不會有同儕壓力,家長也比較能夠堅持下去。

「校園禁手機」4點可深思

但儘管態度支持,陳志恆指出,九月即將上路的措施,還有機個值得思考的地方:

1. 宣示性質恐大於實質效果

第一線的老師都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生入校交出第一支手機,但書包裡還有備用手機,防不勝防。

而且,全班手機統一保管,遺失就是幾十萬,誰來負責?

如果教育部沒有更完善的配套,以及更具體的規範,那麼累的只是第一線的老師,更加無所適從,禁用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2. 校園禁用手機想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我們應該思考,這項措施對於孩子的幫助是什麼?如果是減少對學習專注的影響,以及增加同儕在校園中的實質互動,這項措施應該是會有幫助。

若想追求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或者避免網路成癮,效果肯定有限。為什麼?

孩子在學校憋了一整天不能上網,回到家可能報復性使用網路,玩到三更半夜,玩到廢寢忘食;對於沒有從小控管與規範孩子使用數位工具的家庭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

而網路成癮的原因,或許和上網時間過長有關,還有其他更複雜的因素;光靠校園禁用手機,要達到降低網路成癮風險的目標,效果是有限的。

學生|學校|校園|手機|行動載具|數位工具|家長|老師|集中管理|保管|禁用|自律|干擾|諮商心理師
(家長才是第一線,不能全仰賴學校、老師的管理禁止。)

3. 真正的戰場還是在家庭

我常對家長說:「你們都希望學校幫忙管理手機,但如果你不給,學校就不需要費心管理啦!」

真的,學校老師沒有這麼閒啦!

也就是,目前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接觸網路,或使用數位工具的正確觀念,是相當不足的。甚至依賴螢幕做為陪伴孩子的「保母」,大有人在。

校園禁用手機看來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但能先治標,也不錯了)。

若要治本,就要回歸到家庭教育,家長本身的觀念和做法需要改變。

家長需要數位教養方面的「資源」,也就是相關的讀物、宣導品、甚至親職教育課程等。

教育部在日前的記者會中表示,將動員全國的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大學、社教館所,提升家長對網路議題的敏感度,以及協助家長裝設數位載具的保護工具,強化家長數位素養及親職教育。

若真能做到,這會是比較正確的方向。

4. 除了「資源」,家長需要更多「支援」

試問,家長如何在工作繁忙,孩子又需要照顧的狀況下,來聽一場親職教育講座?

我曾在假日到一所大型的小學,進行親職教育分享,校內學生共有3000多人,如果家長都能出席,演講的效益極高。但當天只來了不到30位家長,實在很可惜。

前一陣子,我也到一家親子館分享,館方提供家長一對一的托育服務,讓家長能放心坐在教室中學習,不只提供資源,也提供支援。

當越多年輕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機會吸收相關新知,及早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善用網路及數位工具,也懂得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我們就越能對這個議題保持樂觀。

魚丸醫師:手機就是「遊樂器」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也認為,需要有大方向的政策支持,一線老師才有根據能訂定班級公約。

「在校期間就是上課、學習、和同學玩(打球、曬太陽、去圖書館、聊天等等的)不是嗎? 而且如果說要數位學習,現在班班有平板,上課老師還可以有數位影片可以看,其實真的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呢。」

但她也同意,家庭還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學校能亡羊補牢一點就是一點!

「其實跟大考要把電子產品放在前面不是一樣的嗎? 家長不要給帶明明就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要聯絡現在還有電子手錶(沒有上網功能就是打電話),說白了手機帶去就是個『遊樂器』啊。」

學生|學校|校園|手機|行動載具|數位工具|家長|老師|集中管理|保管|禁用|自律|干擾|諮商心理師
(孩子們需要的是家長實質的陪伴。)

「有人問,不給孩子看螢幕,那要孩子做什麼?」

陳志恆表示,帶孩子一起運動、拼圖、手做、家事,以及閱讀,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實質陪伴。

這真的很累人,然而,陪伴孩子,就這麼短短幾年。願大家都能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累積每一刻美好甜蜜的回憶。

本文由【陳志恆】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教育部擬推「帶手機到校統一保管」,估今年2月開學前完成草案,已有不少學生買假手機應對
孩子想要手機時,該怎麼回應?親職專家的三個小練習:真正的愛,不是滿足孩子的每一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