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累翻,調查顯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35.8%選擇不婚不生,13.9%傾向只生不婚,只有四成還是願意成為母親
文章目錄
女性在婚後,特別是成為母親後,往往無法像過去一樣工作,不管是請假或職務內容調動,無法長時間加班,使得許多人感受到職場上的不友善,以及升遷困難,嚴重者只能選擇離職,甚至被迫離職。
78.8%的女性曾為婚育調整職涯,選擇不是自由,是不得不
根據1111人力銀行日前公布的調查,高達78.8%的女性上班族坦言在婚育之後不得不調整職涯規劃:
- 25.3%直接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家庭主婦
- 24.3%轉向彈性工時的工作
- 4.4%則在企業內部調部門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莊雨潔指出,當企業缺乏對家庭友善的制度與支持時,女性往往只能選擇退讓,職涯自然難以自由前進。這也反映出台灣的職場文化,在性別平權的路上仍待突破。
職場不友善:請假、考績、升遷,樣樣是壓力來源
調查顯示,近六成女性感受到職場的不友善氛圍,其中13.3%更直言「非常不友善」。婚育後的不公平對待比例更高達51.6%,包括被暗示升遷會受影響(31.3%)、明顯被排擠(20.3%)、甚至遭到職務調整(29.8%)。請假遭刁難(48%)與考績不公平(32.6%)更是女性職場生活的「日常」。這些潛規則,讓許多女性敢怒卻不敢言。
項目 | 百分比 |
---|---|
感受到職場不友善的女性比例 | 近 60% |
認為「非常不友善」的女性比例 | 13.3% |
婚育後曾遭遇不公平對待的女性比例 | 51.6% |
被暗示升遷會受影響 | 31.3% |
曾明顯被排擠 | 20.3% |
曾被調整職務 | 29.8% |
請假遭刁難 | 48.0% |
考績受到不公平對待 | 32.6% |
法律是底線,文化才是戰場
儘管《性別工作平等法》早已立法明文禁止歧視,但女性普遍仍得面對「你懷孕了嗎?」「規劃什麼時候要生小孩?」這種不該出現在面試中的提問。調查中,懷孕歧視(40.1%)與升遷天花板(36.3%)等「看不到卻感覺得到」的障礙,讓許多女性感受到無可奈何。
真正的職場友善是什麼?女性這樣答
當被問到最期待企業提供哪些友善措施時,根據調查,女性最想要的是:
- 彈性工時(58.5%)
- 心理健康支持(39.5%)
- 優於法規的假期制度(37.6%)
這些回答反映出,現代女性追求的不只是職位和薪資,更希望被理解、被支持,是「整個人」被看見,而不是只是一個勞動力。
85.4%的女性壓力山大,最重的包袱來自家庭與經濟
調查發現,超過85%的女性上班族自認壓力沉重,主因包括:
- 薪資入不敷出(55.5%)
- 難以兼顧家庭與工作(43.3%)
- 不敢請假(33.4%)
其中最令人揪心的是,有18%的女性需要將100%薪水投入家庭支出,連一杯咖啡的自由都顯得奢侈。平均來說,女性需拿出52%的薪水支應家庭支出。
不婚不生是選擇,不是任性
調查也反映出台灣女性對婚育的理性審視。當被問及不想生子的原因時,80.9%表示是「經濟壓力太大」,58.9%不想被家庭束縛,53.6%害怕婆媳與家庭壓力。
然而,仍有54.2%的職場媽媽表示,孩子讓她們感到幸福。當被問及「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是否還會選擇婚育」,有40.7%願意再走一次這條路,35.8%選擇不婚不生,13.9%則傾向只生不婚。這不只是數字,而是一代女性對自我價值的重新定義。
延伸閱讀: